这本书描述的年代跨越了一百一十年,从一八九四年夏天开始的甲午战争到眼前仍热情高涨的镀金时代,还有对未来岁月的模模糊糊的憧憬。它没给出什么值得倾听的结论,却代表着一个年轻知识分子对于自己国家的重新认识。他试图用好奇心与探索,来取代长期教条教育所造就的对历史的冷漠感。
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壮观的实验场,中国将为未来几代年轻人,提供一个超出想象的广阔舞台。这其中充满粗俗、不安、混乱,也可能激发起参与者身上的好奇心、创造力、对生活更深刻理解。
许知远,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现为《生活》杂志联席出版人,《亚洲周刊》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他也是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他出版作品包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新闻业的怀乡病》《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纪事》等。
这本书角度是好的,在全国全民族意淫民族主义的时候,中国人需要反思的精神,作者想阐述的时间跨度很大,但作者的知识体系又远远不够 比如对中国近代史的阐述,对孙文的盲目言论,作者摘抄了很多西方汉学著作的名家评论,但自己却形成不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对近代史上的很多细节内...
评分读许知远的时评很奇妙,就是我总觉得自己是在读言情。而这个言情的首要标签,就是许知远从十年前就挂着的“忧伤”。 从《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开始,就发现他对这个时代的用情甚深,其间还有一种莫名的焦虑和挫败感。比如他会对标准化时代带来的人文精神萎缩和批判意识衰退表示...
评分这本书其实类似于博客, 一本把自己博客的文章集结成册的书。 整体来说,许知远对国家的关注很值得钦佩, 他的一些观点也很有见地。 但作为一本书来说,内容有些散。 许知远是一个喜欢比较的人, 他生怕如果只拿美国来做对比,会得罪某些爱国分子, 于是他旁征博引, 力图要...
评分EEO书评人 焦建 这或许是一个过分自信的表现,你没有仔细读过他的书,但却想要谈论他。这种自信或许来源于自以为是的一种认识:你觉得对他的思想脉络已经有所了解,在一个虽不中亦不远的程度上,你已经获得了对他思想的发言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一个人在主观上是否怀...
评分这本书角度是好的,在全国全民族意淫民族主义的时候,中国人需要反思的精神,作者想阐述的时间跨度很大,但作者的知识体系又远远不够 比如对中国近代史的阐述,对孙文的盲目言论,作者摘抄了很多西方汉学著作的名家评论,但自己却形成不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对近代史上的很多细节内...
百余年中 从革命时代的回首到现代化潮流里 到过往中所滋长着的复杂局势的变幻 以及 对于一个国家未来的展望。激情在浩荡的信息流之下汹涌着 出于对个人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出于 对于思想的忠诚 即使 总有茫然 总有幻影。
评分许知远,丫的越来越娘们了
评分许知远的文体好比登山训众的摩西……
评分醒来以后又怎办?
评分许知远多少还有些自说自话,但在这个宏大的主题和漫长的叙事跨度里,他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于是一切幻象的激荡也就成了实质改变的开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