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这是一本风靡整个世界的精神分析著作.
本世纪最杰出的精神分析学者弗洛姆,从分析社会过程中人的性格结构入手,为我们勾勒了一副现代人窘迫的图景:追求自由却又身不由己地逃避自由...现代法西斯主义由此而肆虐人类.作者为我们指出了达到自由境界的途径,即自发地爱和工作.
本书奠定了作者毕生的研究方向,被西方学者誉为本世纪最杰出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逃避自由》这个名字吸引了我,够酷。 分了三个晚上看完它,以我的习惯,短期内是不会再看第二次。所以我永远谈不上以研究的科学态度去读书,只是不求甚解的那个层次。所以请大家也用“无知者无畏”的态度对待我吧~~~:P 自由=孤独!?所有人的命题!永远的反...
评分《逃避自由》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埃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之作,一本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切入点剖析极权主义和批判现代社会的惊世力作,与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并称为反极权主义三大经典著作。如果想要了解这位一生致力于批判现代工业社会的...
评分“当一出戏的剧情大纲分配给每位演员时,演员们会活力充沛地扮演好被指派的角色,甚至自行添加台词与某些桥段,让角色更具说服力。但尽管如此,他依旧是扮演着他人所赋予的角色。” -- 逃避自由 埃里希·弗洛姆 ﹣﹣﹣﹣﹣﹣﹣﹣﹣﹣﹣﹣﹣﹣﹣﹣﹣﹣﹣﹣﹣﹣ 人,真的是自由吗...
评分自由是一个最常被人提起的美好概念之一.法国大革命起”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飘扬在欧洲上空, 巴德里克•亨利在殖民地呐喊出”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自由如同那个女神,被万人崇仰,却又披着神秘的面纱让人无法捉摸. 自由也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先决条件,是人类...
1941年出版也没过时。关于中世纪和宗教改革的内容很有趣~不知道有没有删节改动过,要不就是一些话译得太熟悉了。这种书看起来都很有共鸣吧,弗洛姆罗里吧嗦还是在讲自由时选焦虑还是选自我异化。讲到法西斯和民主国家弗还蛮悲观的,个人经历吧。还是看好中世纪那种各司其位的状态啊,最后一章还提到民主社会主义,语言略像占星用语……。“只要我们信任人,相信他们有能力照顾他们作为人的真正利益。”比《生命之爱》感性多了明明这本应该比较严肃嘛╮(╯-╰)╭
评分这本书实在很难买到啊!坐等了三年,近来偶尔在保存本书库里发现。80年代的翻译,不知道有没有尊重原文。弗洛姆在这本书里主要从社会心理角度解读了法西斯,揭示了自宗教改革(新教)后西方社会的危机。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则是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经济制度对人的奴役。原版是1941年,伦敦出版。
评分till p356 165 178 201 317
评分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分析入骨三分,难怪大学读不下去,那时候知道个屁啊。
评分所有真正的理想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它们表现了对那些虽尚不完美,却是实现个人成长和幸福所不可缺少东西的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