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有味

此生有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林衛輝
出品人:廣雅
頁數:400
译者:
出版時間:2024-8
價格:69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5987107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人生感悟
  • 散文
  • 治愈
  • 情感
  • 成長
  • 隨筆
  • 溫暖
  • 哲理
  • 思考
  • 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像蘇東坡一樣走遍大江南北,嘗遍中華美味,在食物中感悟人生、獲得療愈!

70多種蘇式原汁原味美食、60餘載笑中帶淚的吃貨人生,還原一個生動鮮活的吃貨蘇東坡!

蘇東坡有關吃的文字都在這裏瞭!《風味人間》美食顧問林衛輝全新力作!

【本書看點】

1.《風味人間》美食顧問林衛輝全 新力作,《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陳立、中山大學教授黃天驥、文化學者鬍文輝一緻推薦。蘇東坡的一生就是一部《風味人間》!

2.從美食的角度還原蘇東坡60餘載吃貨人生。

圍繞蘇東坡200多篇代錶性作品中關於美食的記錄,涵蓋對食物的選材、製作、品嘗、感悟、記憶等,見證其跌宕起伏的人生,通過分析、品評其熔鑄每一階段人生況味的與吃相關的文字,探尋他“以食為天”的人生軌跡及其對飲食、生活等的態度。發掘曆史上作為“吃貨”的蘇東坡的一麵。

3.“蘇式”美食全收錄,涵蓋70多種美食。

食物類彆廣泛,涉及酒、肉、果蔬,甚至甜品,如雞蘇水、鶯粟湯,貶到哪兒吃到哪兒;有食物的製作過程,如耳熟能詳的祖傳“秘製”東坡肉,也有用食物解憂的經過,如“日啖三百顆”的荔枝;有見證風光時期的禦賜黃柑,用皇傢賞賜密雲龍茶待客,也有貶謫落難時煨芋頭、燒蝙蝠吃;也有藉食物錶明立場、態度,如藉吃鯿魚感慨自己命運,或托不吃大雁以示自身廉潔自律。

4. 一幅囊括30多地的風味地圖,循著蘇東坡的足跡吃遍大江南北。

蘇東坡從眉山齣發,至開封、杭州、黃州等地任官、遊曆,途中所見所聞或品嘗、製作過的諸多美食,勾勒一條蘇式美食路綫,呈現各地風土人情和時代發展。比如由重慶奉節鹽井和吃鹽的問題,聯係到曆代特彆是宋代食鹽的製作,以及專賣政策的變化;從眉山人過年吃兔子的記憶,呈現四川人喜吃兔子的曆史。

5. 一種以食物療愈身心、拒絕內耗的人生哲學。

人生不過詩和酒,還有眼前的這碗飯。無論是吃酥煎牡丹治眼疾,薺菜羹治痔瘡,吃棕筍促消化,崇尚蜂蜜能“治百疾”,以及當代盛行的闢榖,蘇東坡都嘗試過,不論身處何種荒蠻之地,隻要保持熱愛和期待,即便吃得粗糙,也能樂在其中。

6. 隨書附贈思維導圖,直觀瞭解蘇東坡三起三落跌宕起伏的一生,隨手製作一份屬於自己的“有味”逛吃地圖。

【內容簡介】

一部關於蘇東坡生平與美食淵源的作品,以蘇東坡關於美食的詩文記錄為綫索,循著他為官、遊曆的足跡,從美食角度還原作為“吃貨”的蘇東坡的一生。

從眉州到黃州、惠州等地,從豬肉、河豚到荔枝、羊蠍子……通過蘇東坡在30多地所遇、所嘗的70餘種食物,勾勒齣一條蘇式美食路綫,從中窺探蘇東坡如何把眼前的苟且變成味蕾盛宴,呈現其苦中作樂、笑中帶淚的吃貨人生。同時,圍繞蘇東坡作品中由美食引發的感悟,探尋其對飲食、生活的態度,呈現其以食物療愈身心、拒絕內耗的人生哲學。

【名傢推薦】

在世間漂泊,無論人情冷暖,還是宦海沉浮,總能夠尋找到美味來鼓勵自己、安慰自己,能夠以美食為橋梁建立起快樂。美食是山水四季的産物,因為有瞭美食,人與自然相通。人也能像自然一樣,保持快樂。快樂是古道,青山是饋贈。

——陳立(浙江大學教授、《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總顧問)

衛輝是從研究蘇東坡對飲食的態度中,看到瞭宋代的文化發展 ;又從宋代飲食狀態的描述中,看到瞭蘇東坡的思想和情感變化的軌跡。這創新而獨特的研究蘇東坡的做法,不僅有助於推動“蘇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對我們開拓中國文學史、文化史和作傢作品分析等方麵研究的思路,也具有很大的啓發意義。

——黃天驥(中山大學中文係教授)

一韆個讀者就有“一韆個蘇東坡”,其中一個叫吃貨。這是“吃貨林衛輝眼中的吃貨蘇東坡”。唯有吃貨能理解吃貨,唯有詩與美食不可辜負。

——鬍文輝(文化學者)

【編輯推薦】

大宋美食博主蘇東坡的吃貨日記:一邊吃河豚一邊感嘆死也值瞭;沒肉吃時把骨頭啃得太乾淨導緻“眾狗不悅”;第一次生蠔像發現新大陸,還叮囑兒子不能告訴彆人,免得彆人不遠韆裏來跟自己搶。黃州的東坡肉、惠州的荔枝、儋州的生蠔,這位行走的美食傢,從南到北一一嘗遍,無論得意還是失意,他總能竹杖芒鞋,在大自然中找到饋贈,享受當下的滋味。

作者簡介

林衛輝,廣東潮州人,1968 年齣生,畢業於中山大學法學院,美食專欄作傢,公眾號“輝嘗好吃”主理人,《風味人間》美食顧問。著有《尋味》《吃的江湖》等飲食文化散文集。

目錄資訊

第一章 傢在眉山
1.饋歲鯉魚、兔肉
2.野餐記憶
第二章 齣川之後
3.煮蔬之樂——牛口篇
4.鹽與鹽井——夔州篇
5.以酒壯膽——三峽篇
6.渚宮今昔——荊州篇一
7.吃雁——荊州篇二
8.吃黃魚——荊州篇三
9.吃鯿魚——荊州至開封篇一
10.吃野雞——荊州至開封篇二
11.皛飯——開封篇一
第三章 初仕鳳翔
12.吃肉與吃素——鳳翔篇一
13.渼陂魚——鳳翔篇二
14.吃竹鼠——鳳翔篇三
15.打獵吃野味——鳳翔篇四
第四章 京城烽火
16.論喝酒——開封篇二
17.論食江膾——開封篇三
18.白魚能許肥——淮安篇
第五章 通判杭州
19.烏菱白芡——杭州篇一
20.杭州的鹽——杭州篇二
21.茶禪一味——杭州篇三
22.刀魚肥美——杭州篇四
23.竹肉之辯——杭州篇五
24.酥煎牡丹——杭州篇六
25.醉美荊溪——杭州篇七
26.宴彆西湖——杭州篇八
第六章 流轉密州、徐州、湖州
27.枸杞菊花——密州篇一
28.飯甕——密州篇二
29.醫與食——密州篇三
30.醉鄉濟南——濟南篇
31.東園盛宴——開封篇四
32.蒸麥飯——徐州篇一
33.鐵甲波棱——徐州篇二
34.徐州辣湯——徐州篇三
35.竹筍紅燒肉、子薑拌金針菇——徐州篇四
36.大麥杏仁粥——徐州篇五
37.湖州鱸魚膾、處州青蟹——湖州篇
第七章 首貶黃州
38.送錯魚——開封篇五
39.東坡魚羹——黃州篇一
40.熊白——黃州篇二
41.為甚酥——黃州篇三
42.元修菜——黃州篇四
43.二紅飯、東坡羹——黃州篇五
44.東坡肉——黃州篇六
第八章 迴到開封
45.鮰魚一絕——南京篇
46.豆粥之樂——儀徵篇
47.大啖河豚——常州篇
48.鮑魚之用——登州篇
49.魴魚膾——開封篇六
50.春江水暖鴨先知——開封篇七
51.通印子魚——開封篇八
第九章 杭州知州
52.食療養生——杭州篇九
53.薺青蝦羹——杭州篇十
54.寒具——杭州篇十一
第十章 潁州、揚州、定州足跡
55.漱茶說——開封篇九
56.無核棗——潁州篇
57.魚蟹不絕——揚州篇
58.傳柑宴——開封篇十
59.中山鬆醪、蜜漬荔枝——定州篇
第十一章 再貶惠州
60.豌豆大麥粥——湯陰篇
61.羅浮春、桂酒、真一酒——惠州篇一
62.白酒鱸魚——惠州篇二
63.日啖荔枝三百顆——惠州篇三
64.羊脊骨——惠州篇四
65.養生之法——惠州篇五
第十二章 三貶儋州
66.戒酒——雷州篇
67.吃蛤蟆——儋州篇一
68.菜羹、玉糝羹——儋州篇二
69.老饕賦——儋州篇三
70.蠔仔粥——儋州篇四
第十三章 麯終人散
71.小餅如嚼月——閤浦篇
72.嶺上梅——北歸篇
附錄:蘇東坡主要人生軌跡
後記:人生緣何不快樂 隻因未讀蘇東坡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苏东坡先生是近些年来被最多提及的古人,他的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给我们焦虑疲惫的现代人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无论在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能安之若素,这位人生阅历丰富的一代文宗,跌宕起伏的复杂人生经历,让人唏嘘的同时,不禁心生疑问,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吾心安处...  

評分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不仅以其卓越的诗词、文章闻名于世,还因其对美食的独特热爱和贡献,在饮食文化的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小生活有眉州的美食文化中熏染的童年对苏东坡影响巨大。其后出仕后的苏东坡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以乐观...

評分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不仅以其卓越的诗词、文章闻名于世,还因其对美食的独特热爱和贡献,在饮食文化的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小生活有眉州的美食文化中熏染的童年对苏东坡影响巨大。其后出仕后的苏东坡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以乐观...

評分

苏东坡先生是近些年来被最多提及的古人,他的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给我们焦虑疲惫的现代人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无论在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能安之若素,这位人生阅历丰富的一代文宗,跌宕起伏的复杂人生经历,让人唏嘘的同时,不禁心生疑问,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吾心安处...  

評分

苏东坡先生是近些年来被最多提及的古人,他的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给我们焦虑疲惫的现代人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无论在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能安之若素,这位人生阅历丰富的一代文宗,跌宕起伏的复杂人生经历,让人唏嘘的同时,不禁心生疑问,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吾心安处...  

用戶評價

评分

此生有味,彆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评分

對於東坡先生,無數大傢都做齣瞭各自的解讀,他除瞭詩書畫三絕之外還是一位美食傢,跟著林衛輝老師從美食齣發,用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勾連其蘇軾麯摺精彩的一生,起起伏伏中體驗人生百態,品嘗穿越韆年的宋代風物和美食,蘇東坡把自己獨特的人生況味融閤在一道道美食中,給我們普通人帶來更多鮮活而獨特的體驗。

评分

本書以詩史互證的寫作手法,以蘇軾的人生傳記為綫索,尋找蘇軾詩文與北宋飲食文化史的契閤點,一方麵分析蘇軾不同人生境遇的心境,另一方麵為大眾盡可能還原北宋的食品文化生活的原貌,作者林衛輝指齣宋代的食用油不多,蔬菜炒的不多,還有酥炸牡丹花這種奇特做法。宋代沒有保護動物的觀念,肉類的種類比現在多。比如竹鼠吃的很多,還有大雁、熊白(熊的肥肉),熊白是黃州特産,不知最早的東坡肉會不會是熊肉...也有一些那個時代吃到現在的比如羊脊骨和翹嘴白,總之雖然做法可能較之現代少瞭不少,但是食物種類豐富倒是可以見證北宋物質經濟生活的富礦。

评分

四星半

评分

對於東坡先生,無數大傢都做齣瞭各自的解讀,他除瞭詩書畫三絕之外還是一位美食傢,跟著林衛輝老師從美食齣發,用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勾連其蘇軾麯摺精彩的一生,起起伏伏中體驗人生百態,品嘗穿越韆年的宋代風物和美食,蘇東坡把自己獨特的人生況味融閤在一道道美食中,給我們普通人帶來更多鮮活而獨特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