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尔·诺丁斯(1929-2022),当代著名关怀伦理学家,当代世界德育论坛的巨匠。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主席,以及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主席。哈佛大学杰出妇女教育贡献奖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诺丁斯曾经在美国公立学校任职十五年,先后从事教学、行政和课程开发工作。曾担任新泽西州中学数学教研部主任,芝加哥大学杜威实验学校和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在斯坦福大学时期三次获得优秀教学奖。
她的主要著作包括:《关心: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观点》(1984)、《女性与罪恶》(1989)、《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1992)、《培养智慧的信仰和反叛》(1993)、《教育哲学》(1995)、《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2002)、《培养道德的人:以关怀伦理替代人格教育》(2002),《幸福与教育》(2003),等等。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是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关心伦理与教育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原书初版于1992年,作者对人们长期以来信奉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反思,主张关心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进入21世纪,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下,对关心的强调更加边缘化,诺丁斯再次认真审视现实,于2005年推出《学会关心》第二版。
诺丁斯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
诺丁斯强调,“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内尔对于选择事业的动机的看法。她认为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对某一种事业和活动,那么你就是幸福的。真正不幸的是,如此之多的人是因为失败才干上他们干的事情,并且认定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才导致选择的失败。高考填志愿时,其实开始我是不愿意报师范类院...
评分看了作者的背景和成书年代,单职业教育的思考就已非常超前了。分享一段话:“很多人没有机会发展并且显示他们真正的长处,进而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面临同样的竞争,只要失败了,就只有从事那些蓝领工作。没有多少人认识到,成功应该具有不同的形式,持各种不同才能的...
评分看了作者的背景和成书年代,单职业教育的思考就已非常超前了。分享一段话:“很多人没有机会发展并且显示他们真正的长处,进而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面临同样的竞争,只要失败了,就只有从事那些蓝领工作。没有多少人认识到,成功应该具有不同的形式,持各种不同才能的...
评分今天看到一个美国9岁的小女孩抗议标准化考试的视频,想想与刚看完的Noddings的一些批判的观点还挺相契合的,当然这只是诺丁斯所批判的一部分。 夜深人静了,我需要来仔细思量我们的学校应该教什么?一路读过来,从小学到研究生,我们好像很少有人质疑过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
很专业很有力量,很理想主义,提出的举措哪怕有一点能够执行也是极好的
评分书中表达了关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了教育的人性。但是想到当下的竞争机制不由叹口气,如何做到,值得反思。但是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将关心教育的种子埋在心里就一定会发芽生花!从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到关心知识和思想等做了详尽的思考,呼吁的力量,值得一读!
评分翻完这本书第一反应是有点悲凉的,悲凉在于作者几十年前提出的美国教育中的问题,恰是我们今天的现实,悲凉在于作者给你画了一个如此美好的蓝图,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可我知道当下改革起来有多难。不说别的,来自家长的阻力应该就有不少。再一想,如果觉得难就没有人去做这件事,就永远不会有改变,也愿更多家长能看到这本书。书名,学会关心,太平实了,但只有读完书才觉出作者的急迫和野心。
评分翻完这本书第一反应是有点悲凉的,悲凉在于作者几十年前提出的美国教育中的问题,恰是我们今天的现实,悲凉在于作者给你画了一个如此美好的蓝图,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可我知道当下改革起来有多难。不说别的,来自家长的阻力应该就有不少。再一想,如果觉得难就没有人去做这件事,就永远不会有改变,也愿更多家长能看到这本书。书名,学会关心,太平实了,但只有读完书才觉出作者的急迫和野心。
评分写了挺多美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包括扩招的问题,课程设置过于严密的问题。学生过多,课程过多,就导致他们缺少成长的空间,老师也无法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交流。因此学生们才会心理问题频发,他们身边的环境也日益混乱。而最让我深有体会的是,这本书告诉我,原来,美国人也是怀念大学制度建立之初那种理想主义的校园氛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