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5年,地球人口膨胀到180亿,太阳系外层空间也有近5亿人居住。为了生存,人们开始在太空中开发新资源:融化火星极冠的冰盖,解决水资源问题;在木星的密涅瓦基地执行“JS计划”,试图把木星变成第二个太阳,为外行星提供能源。
此刻,科学家们在火星冰层下发现了类似纳斯卡巨画的古老图案。宇宙语言学家米莉森特·威廉博士坚信,这是外星文明留下的信息,木星可能是解开谜题的关键。
而来自冥王星外的彗星数量的异常减少,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警觉。经过探测,他们发现一个微型黑洞正在向太阳系逼近,地球随时可能被毁灭。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JS计划”的总工程师本田英二提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爆破木星,改变黑洞的轨迹。
小松左京(こまつさきょう,1931-2011),本名小松实,生 于 大 阪,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与星新一、筒井康隆合称为日本科幻界的“御三家”。
1966 年发表《无尽长河的尽头》,一举成名。1973 年,《日本沉没》横空出世,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狂销近 400 万册,重印 100 余次,成为当时“日本第一畅销书”,翌年即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和“日本科幻星云奖”。
为了致敬他对科幻文学的贡献,1993 年,日本群马县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将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小松左京”。
看过《日本沉没》这部电影的观众肯定记得作者小松左京,他是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与星新一、筒井康隆合称为日本科幻界的“御三家”。 这本《再见了,木星 》也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部描绘未来的太阳系开发与人类面临黑洞危机的科幻小说。 故事以火星的极冠融解行动为开端,逐步展...
评分 评分好久没有读到过这种硬桥硬马的,科技感十足的科幻小说了。现代科幻的热点,太多的都是思考未来人类的生存形态会是怎样的进化?无论是未来的星际穿行, Ai智能觉醒,……大多都离不开这样的思考。现在的科幻小说构想的未来生存空间,着实有些太过飘渺,离我们有些远。其实人类连...
评分小松左京是日本科幻文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与星新一、筒井康隆并称为日本科幻“御三家”,被誉为日本科幻文学“教父”。 他的代表作《日本沉没》广为人知,以宏大灾难设定和深刻人文思考,成为科幻文学里程碑之作。 本作故事设定在22世纪,彼时人类面临着180亿人口的庞大压力,开...
评分一部让人感受到科幻魅力的作品,同时也是对人性深刻探索的载体。这本书设定在资源枯竭的未来地球,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太空寻求新的资源。故事中的科学家们计划将木星改造成第二个太阳,为地球提供能源。然而,当一个黑洞朝向太阳系逼近,威胁到地球的存在时,人类必须作出...
木星燃尽了自己的一切,正如同它在过去的时间里守护地球乃至太阳系一样,只不过,这一次人们需要向他永远的告别了。
评分这么大尺度能过审我是万万没想到,就很Japan style????不过总体来说挺硬核,剧情紧凑,挺好看,入股不亏
评分7分。小松左京的作品有一个问题就是篇幅都很长,而且喜欢放出超多的科学硬知识,对于我这样的理工科来说是能接受的,但是对于文科来说可能太硬了。这本作品其实可以简单以如何解决黑洞毁灭太阳系来说明清楚,虽然解决的方法在现实中并不可能,但那种浪漫思想和类似《流浪地球》的东方科幻对于故土的人文内核却更能让人深思。可惜之处也在于整部作品的矛盾点不够突出,危机感不强,黑洞来袭这个点应该在前面就出现的。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硬核的科幻小说,描绘的场景非常宏大,科普的天文和物理科学知识非常多,并且这些只是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托,这种强度的科学普及是会让科幻迷狂喜的程度。我相信,科幻一定是人类对宇宙探索的预言,而人类对这片星空的探索永远不会止步。
评分7分。小松左京的作品有一个问题就是篇幅都很长,而且喜欢放出超多的科学硬知识,对于我这样的理工科来说是能接受的,但是对于文科来说可能太硬了。这本作品其实可以简单以如何解决黑洞毁灭太阳系来说明清楚,虽然解决的方法在现实中并不可能,但那种浪漫思想和类似《流浪地球》的东方科幻对于故土的人文内核却更能让人深思。可惜之处也在于整部作品的矛盾点不够突出,危机感不强,黑洞来袭这个点应该在前面就出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