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中国史

吃的中国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张良仁
出品人:北京贝贝特
页数:288
译者:
出版时间:2025-4
价格:6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988011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中国历史
  • 饮食文化
  • 文化史
  • 美食
  • 历史文化
  • 社会生活
  • 风俗习惯
  • 吃货
  • 国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透过美食看历史

南京大学考古教授、200万粉博主张良仁,一本书带你读懂舌尖上的万年中国史!

一本围绕吃的百科全书

~

☆张良仁教授:考古界最懂美食,美食界最懂考古,更适合中国读者体质的“孤独美食家”。

☆两年探店心血集锦。丰富的故事、简明的史料,富有烟火气的笔触,让硬核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餐桌上的微型史记。从旧石器时代到清朝,一本万年食事百科全书。

☆融汇著名考古学家维尔·戈登·柴尔德“农业革命”论,透视美食撬动的历史大势。

——————————————————————————————

食物是人类前行的动力,更是历史真切的见证。

古人吃什么、怎么吃、用什么吃,古代遗址中的美食与烹饪器具、文献记载中的饮食礼仪、壁画中的饮食场景、民间流传的饮食习俗……在“民以食为天”的华夏大地,从先秦到明清,中国的每段历史进程都曾被食物撬动,我们熟悉的食物都曾有波澜壮阔的过往。

肉类熟食让成汤军队“无敌于天下”,周代列鼎制度标志着饮食礼制的高峰;汉武帝以麦继粟,为战胜匈奴打下了坚实基础,定型于唐代的“北麦南稻”格局则流传至今;宋元发达的海上贸易使茶文化在西洋蔚然成风,大航海时代辣椒、番薯、玉米的引入又养育了明清繁盛的人口。食物的历史就是文明的历史,食物的滋味就是历史的余味。

从食物看历史——跟随考古学者张良仁教授,以饮食为中轴,以朝代为线索,透视中国历史的嬗变;在舌与箸的方寸间,重演中华文明的万年进程。

作者简介

张良仁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伊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中俄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主要从事中国西北和外国西亚地区的考古。出版专著《东学西问》,参与编写《中国考古学·两周卷》,参与翻译审校《宗子维城》。

2023年入驻抖音,致力于以通俗生动的形式普及饮食文化知识,全网粉丝200万,获2023年抖音年度创作者、2024年抖音年度创作者、抖音稀缺优质创作者、商务部老字号专家推荐官等称号。

目录信息

引言:奇荒之后 / 001
肇始:一万年前的中国 / 009
原始的农耕生活 / 011
十月获稻 / 017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022
稻和粟推动的历史 / 027
稻和粟的传播 / 033
良渚至商:早期国家与社会 / 037
集约化农业与王朝的雏形 / 039
畜牧业的成熟 / 045
早期饮食器具与烹饪方式 / 052
两周:饮食的礼仪化 / 063
周人的农耕与饮食风貌 / 065
五味俱全 / 073
饮食之礼 / 080
饮食中的哲思 / 090
秦汉:饮食盛宴与文化交流 / 095
马王堆汉墓的饮与食 / 097
小麦在汉代的迅速扩张 / 102
丝绸之路带来的异域美食 / 109
悬泉置的传食 / 114
魏晋南北朝:味蕾上的乱世 / 121
北方华夷饮食的融合 / 123
南北方饮食的交流 / 133
酒中风度与“疯度” / 139
唐:多元奔流的饮食盛世 / 149
唐代饮食的新风貌 / 151
食疗养生的兴盛 / 162
茶饮之清风 / 165
万国衣冠的饮食交流 / 172
宋:市井的饮食 / 179
进击的猪肉 / 181
经济格局的变化 / 186
市井珍馐与饮食业的发达 / 191
铁锅和菜谱 / 204
元明:海与陆的“食物革命” / 209
元朝的“国之大事” / 211
“海禁”下的对外贸易 / 216
新大陆作物的输入 / 225
中国饮食的外国观察家们 / 232
清:地域菜系的形成 / 239
皇帝的菜谱 / 241
欢度节日享美食 / 250
地方菜系的成熟 / 261
美食思想的发展 / 267
后记 / 27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从事考古研究,也探寻城市各个角落的美食,挖掘美食背后的考古和历史故事。 看似普通的食物、食材乃至食器背后,其实都蕴藏着不少我国先民开发食物、战胜饥荒和探索文明的故事。 有一次,我们去拍摄牛肉面。在吃面的时候,“职业病”使然,想起了喇家遗址那碗世界上最早的面...  

评分

自从人类驯化了植物,动物等为主要食物,开始进入到农耕时代。中国就是以农业耕作为主,农耕文明的历史基本与中华文明的整个历史进程有着最紧密的联系。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中国古代社会人民的蕞主要也是蕞迫切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评分

自从人类驯化了植物,动物等为主要食物,开始进入到农耕时代。中国就是以农业耕作为主,农耕文明的历史基本与中华文明的整个历史进程有着最紧密的联系。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中国古代社会人民的蕞主要也是蕞迫切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评分

自从人类驯化了植物,动物等为主要食物,开始进入到农耕时代。中国就是以农业耕作为主,农耕文明的历史基本与中华文明的整个历史进程有着最紧密的联系。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中国古代社会人民的蕞主要也是蕞迫切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评分

我从事考古研究,也探寻城市各个角落的美食,挖掘美食背后的考古和历史故事。 看似普通的食物、食材乃至食器背后,其实都蕴藏着不少我国先民开发食物、战胜饥荒和探索文明的故事。 有一次,我们去拍摄牛肉面。在吃面的时候,“职业病”使然,想起了喇家遗址那碗世界上最早的面...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将饮食与历史结合,从古代遗址、文献记载、壁画、民间习俗等来探究饮食的历史,窥视先秦到明清时期饮食的变化与发展,了解饮食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舌与箸的方寸之间,透视中国历史的嬗变。

评分

本书以一万年前采集狩猎时代的先民饮食讲起,以朝代为线索,综合运用考古成果和文献记载,全面展现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伟大而精彩的演进历程,还原了一幅真实生动又多姿多彩的古代饮食画卷。饮食看似日常小事,实则推动着历史的发展,譬如唐宋开始建立茶叶官营体系,原因就在于茶能够改善周边少数民族的饮食结构,成为了中原王朝政治交易的筹码。读完全书,对“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

作者将饮食与历史结合,从古代遗址、文献记载、壁画、民间习俗等来探究饮食的历史,窥视先秦到明清时期饮食的变化与发展,了解饮食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舌与箸的方寸之间,透视中国历史的嬗变。

评分

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考古学学者张良仁以“吃”为中心梳理的一部趣味的中国饮食史佳作,大致有三个方面的突出内容优点——一是跟过往中国饮食史著作以历史文献为主要参考不同,本书采取的是兼顾考古发现成果与经典文献梳理相结合的方式,二者互证,呈现中国饮食文化流变更为完整的面貌;二是作者之于中国饮食史的梳理,有着比较开阔的学术视野,即并非仅仅就吃论吃,而是既细致谈“吃”,也讲述“吃”背后的农业生产、跨文化交流与社会生活变迁,使得本书的社会文化史意味浓厚,观照颇广;三是作为拥有200万订阅者的抖音短视频博主,作者记述的生动形象性特别突出,每一章节,往往是以一段视觉意味浓厚的历史场景描写开头,让这部佳作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综上所述,非常值得推荐。

评分

本书以一万年前采集狩猎时代的先民饮食讲起,以朝代为线索,综合运用考古成果和文献记载,全面展现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伟大而精彩的演进历程,还原了一幅真实生动又多姿多彩的古代饮食画卷。饮食看似日常小事,实则推动着历史的发展,譬如唐宋开始建立茶叶官营体系,原因就在于茶能够改善周边少数民族的饮食结构,成为了中原王朝政治交易的筹码。读完全书,对“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