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策縱(1916—2007),著名曆史學傢。抗戰時期在中央政治大學獲得學士學位,戰後赴美國,獲密歇根大學碩士、博士學位,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東亞係終身教授。曾擔任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研究員,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榮譽研究員,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曾獲美國福特基金會學術奬、美國卡耐基基金會學術奬、美國古根漢學術奬、美國科學院學術奬,專長研究中國哲學、五四運動史等領域。
说起五四运动,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因为它是我国“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爱国运动,距今已经有100年了,但即使100年过去了,“五四”的精神仍然一直影响着我们,也将会影响每一代的青年人。 我以前了解五四运动,总是在历史教科书上,或者来自新闻媒体的...
評分 評分 評分1948年5月,三十二岁的周策纵毅然放弃了国民政府主席侍从室编审、负责为蒋介石撰写讲稿的工作,考取了自费留学生,赴美国攻读学位。对此,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策纵放弃光明的仕途,选择学术研究的道路? 从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毕业后,周策纵被陈果夫看重...
評分"It will remain a major reference for many years to come"
评分值五顆星。 五四運動實質是為後王立法。百王之中無一可為後王法者,故群眾運動為王,民主科學為法。援西入中,五四運動的意義怎麼高估都不為過。新文化運動,要在以文化之,影響至今的是毛的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軍政建製。
评分由五四的曆史脈絡與思想史為兩翼,追索五四運動的曆史定位。藉助“文藝復興”/“啓濛運動”的描述錯失瞭五四運動植根於中國曆史實踐中的側麵,兩黨“文化災難”/“反帝反封”又在政治立場的敘事中遮蔽瞭運動的復雜麵嚮。可以確定的是,五四運動是一場由知識分子主導下,工人、農民共同參與(或曰被知識分子所利用,為之利益而戰鬥),學生與教師成為革命重要資源的社會運動。以知識層麵的反叛傳統為先導,塑造新的、獨立的現代文明以“救亡圖存”,激起文化與政治的變革浪潮。五四運動亦成為之後中國政治場上角力的縮影——共産主義入場、國民黨因西方政權影響而齣現的態度/政策之變動與中國自由主義者的weakness。
评分"It will remain a major reference for many years to come"
评分定義五四運動的經典作品,研究現代中國不可不讀的書。全麵但是紮實。可是周的文筆終究不算好,寫齣東西來乾巴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