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德烈·纪德 (André Gide,1869—1951)
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少年时期对表姐玛德莱娜产生的精神恋慕贯穿其创作生涯,以这段复杂情感为原型创作《帕吕德》《背德者》《窄门》等经典作品。1909年,参与创立《新法兰西评论》,系统推介普鲁斯特、克洛岱尔等作家,塑造20世纪法国文学坐标系。
1951年因肺炎在巴黎病逝,葬于亡妻玛德莱娜墓旁;逝世后,《遣悲怀》据其生前指示出版完整版。1952年,其作品因拆解教条框架,倡导追寻自由天性的全新伦理观,被法国天主教教会列为禁书,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得以解禁。
译者|徐丽松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旅居法国多年,分别于巴黎七大、里昂二大及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攻读语言学及跨文化研究,目前从事英法文学翻译及商务工作。译有《法式诱惑》《父亲的失乐园》《风沙星辰》等。
???? 以《遣悲怀》献给毕生灵魂伴侣与创作原型,
既有《窄门》的极端克制,也有《背德者》的撕开胸腔,
直面爱的丧失,于残缺中重建自我;
???? 以《纪德日记》袒露内心真实和精神独白,
凝视现代性的眩晕,以真理之姿溢出时代,
“如果只能留存一部作品,我想会是我的日记。”
???? 资深 翻译家法语直译,精心编注,特别收录纪德创作年表。
———————— ——————————————
【内容简介】
——“我强制自己对自己高度忠诚。我有新的东西要说。”
《遣悲怀》献给灵魂伴侣、创作原型玛德莱娜:
“我的所有作品都向她致意;没有任何书写像我的这般源自如此私密的动机。”
写作,是哀悼和丧失最后的救赎,切开自我的所有截面,直面欲望、背叛和愧疚,
也展示懦弱、遗憾和伤痛碾过身体的痕迹,
允许自己越过边界,在道德与现实的鸿沟里反复来去。
《纪德日记》则包含了纪德一生创作的核心注脚,横跨人生重大阶段,将自我作为方法,
这种赤诚的袒露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学史中都堪称绝无仅有:
“我想以一种更神经质、更尖锐、更干练的方式表达自己。”
这是更真实鲜活的纪德,对自我和时代的透视散落在道德、自由、人性、美学、阅读、政治、欲望的吉光片羽里。
———————— ——————————————
【编辑推荐】
???? 伟大的背德者纪德,最具争议的生命告解:“所有歧途都把我引向你身边”
读懂《窄门》《背德者》的钥匙——永恒的爱是否存在于窄门之后?
他笔下的人物在《窄门》中以苦修抵达虚无,在《背德者》中以堕落触摸真实,
而《遣悲怀》就是他对“救赎”最激进的解构——
纪德以献祭之姿直面丧失、犯错和伤痛,内心无法平衡的悖论才是通往自我之路;
“我对她的爱主宰了我的整个人生,
但并未扼杀我的任何本质,只是掺进了冲突的成分。”
.
???? 收录横跨34年《纪德日记》选,纪德的“终极书写”:
凝视现代性的眩晕,在世界失序的碎片中拼凑自我
——“如果只能留存一部作品,我想会是我的日记。”
从20岁青年期至54岁成熟期,横跨生命重大阶段的日记节选,
每一页都是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切片,
忠实记录一个世代的虚无、犹疑、欲望、震颤——
罗兰·巴特将其视作“我的原初语言”,本雅明盛赞“自我审视的典范”
桑塔格一再重读,从中“获得了极致的智性交流,仿佛在与纪德共同创作”。
.
???? 文坛异端溢出时代的觉醒之书:“以青年败坏者之姿名垂青史”
纪德唯一的信条就是拒绝接受任何教条,撕碎一切二手真理——
“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质疑一切。”
新的语言流过喉咙,纪德对自我的表达永远锋利、不停革新:
“我有新的东西要说。”
对自由天性的终生追求,凝结成一段段激越的精神独白,
彼时的异端溢出时代,成了后世的先驱。
.
???? 知名设计师汐和操刀装帧,三口刷金边,布面精装文库本!
105*148精装双封——随手口袋书,单手可掌握;
以“缺憾”为主题的封面创作,却充满“获救”的平静,
爱不是对完满的抵达,而是对残缺的确认:“离你越远,我就越爱你。”
“爱并不像我一直想象的那样是占有,爱更多的是失去。”
——从此,唯有缺席真正在场。
———————— ——————————————
【名家推荐】
???? 铸就少女时代桑塔格的灵魂书写——
“我又沉浸在阅读纪德(的日记)之中,他本人真是无以伦比。
我本该看得慢点的,而且我得一遍又一遍地看——
我和纪德获得了极其完美的智性交流,
对他产生的每个想法,我都体验到那种相应的产前阵痛!”
.
❤️???? 传记文学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兼秘书长安德烈·莫洛亚评价纪德其人
“他整整一生,就是长长一系列介入与解除介入的过程。他一贯忠于的唯一教条,就是拒绝接受任何教条……他只想做一名艺术家,也就是要给思想提供一个完美的形式,做一个以此为唯一职业的人。作者的角色是修建一处住所;而占据这个住所的,则是读者。纪德便是这样的人。”
看到这本《遣悲怀》,不由得想起沈复《浮生六记》,冒襄《影梅庵忆语》,陈裴之《香畹楼忆语》,蒋坦《秋灯琐忆》(大概我曾经读的书包括了这些)。 不过,纪德的这篇忆亡之作与这些文章并不相同。 在这篇文章中,纪德首次披露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而这生活确实如此的拧巴,如此...
评分依然不分段……序言《论纪德》写得很好,点明了纪德的身上始终存在的一种二元对立,即灵与肉的冲突。纪德自己说:“一种非凡的,无法餍足的被爱欲;我相信这就是主宰着我毕生,并驱策我写作的东西。”《遣悲怀》为怀念亡妻之作,其实两人之间在结合之始就存在着无法弥合的罅隙...
评分真实的并不想打分。太过疼痛。 从未读过纪德,但就这《谴悲怀》开头几十页的笔调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个真诚的人,至少可以说真诚是他身体内的枷锁。这本身就自带某种宗教性的纯洁。 然而,什么是爱情呢。 是不是区别于其他任何的东西而在内心有份独特的存在,以至于简直就可以称之...
评分依然不分段……序言《论纪德》写得很好,点明了纪德的身上始终存在的一种二元对立,即灵与肉的冲突。纪德自己说:“一种非凡的,无法餍足的被爱欲;我相信这就是主宰着我毕生,并驱策我写作的东西。”《遣悲怀》为怀念亡妻之作,其实两人之间在结合之始就存在着无法弥合的罅隙...
评分纪德这个人好像一直都没什么存在感,我之前总是分不清他和萨德,直至看见他的书端端正正放在书店的本周推荐里,才意识到——大约和萨德侯爵不是同一个人吧? 在北京的万圣书园我买下了他的《违背道德的人》,不得不说,19世纪的违背道德在今天看来简直可称楷模,读完薄薄一册...
“如果只能留存一部作品,我想会是我的日记。”
评分“我们故事的特色就是没有任何鲜明的轮廓,它所涉及的时间太长,涉及我的一生,那是一出持续不断、隐而不见、秘密的、内容实在的戏剧。”
评分“我们故事的特色就是没有任何鲜明的轮廓,它所涉及的时间太长,涉及我的一生,那是一出持续不断、隐而不见、秘密的、内容实在的戏剧。”
评分“我们故事的特色就是没有任何鲜明的轮廓,它所涉及的时间太长,涉及我的一生,那是一出持续不断、隐而不见、秘密的、内容实在的戏剧。”
评分“我们故事的特色就是没有任何鲜明的轮廓,它所涉及的时间太长,涉及我的一生,那是一出持续不断、隐而不见、秘密的、内容实在的戏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