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清末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他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曾经倒读英文报纸以嘲笑英国人,并讥讽美国人没有文化,他是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的人,被孙中山誉为“中国第一”。他言辞犀利,辩才无碍,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讲儒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交流,讨论世界文化和时事政治,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译者简介:
黄兴涛,湖北荆州人,1965年生,199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今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清代中西文化关系史。曾著有《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文化史的视野》等书;主译《辜鸿铭文集》、《中国人自画像》等主编《西方的中国形象译丛》、《文化名门世家丛书》、《新史学》等。
宋小庆,北京市人,1963年生1 997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现在中央机关工作。著有《关于中国本位文化问题的讨论》等。
《中国人的精神》一书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倡导儒家文明救西论。它是一战前后(即五四时期)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
该书出版后,立即在西方、特别是在德国引起轰动,各种报刊纷纷摘录和译载。很快,德文译本(1916年)、法文译本及日文译本也相继问世。
《中国人的精神》中文版初版于1996年,至今已是第三版。译者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对《中国人的精神》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核校、修改与润色。为了准确地再现原作风格,译者对有关部分还进行了补译或重译。另外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辜鸿铭其人其事,译者还特别增附了众多名家记叙辜鸿铭的文章。
读这本书,你若带着现代人的眼光去俯视,看到的只是一个痴狂的老头执拗地抱着没落帝国肌无力的大腿,以及一些带着护短似的孩子气的观点; 而当你委身相就于作者所处的世界大时代背景下,读出的就是一个固执的儒者,在无数华人精英们奋力鼓吹西化的浪潮中,静立一隅,冷眼旁观...
评分最近读林语堂先生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和辜鸿铭<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外加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三个时期,三种国民,对照起来看尤其有意思。特别是辜鸿铭,传说辜先生当年先是在欧洲报纸上用拉丁文大骂八国联军,后又在纽约时报上用英文讥讽美国人没文...
评分最近读林语堂先生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和辜鸿铭<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外加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三个时期,三种国民,对照起来看尤其有意思。特别是辜鸿铭,传说辜先生当年先是在欧洲报纸上用拉丁文大骂八国联军,后又在纽约时报上用英文讥讽美国人没文...
评分当初刚买到这本书的时候,对照着英文读中文翻译,就大呼上当,感觉译者有点随意发挥的感觉,有时候甚至整段地变换位置…… 内容当然是比较生猛了,辜鸿铭的水平当然是高,不过观点实在是有点那个,不过在当时的国际文化环境下,他这样出来反击西方人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鄙夷,...
评分以前只是影影绰绰的知道辜鸿铭是清末的一个“怪才”,是有名的铁杆“保皇派”;便想当然的以为他不过是个腐朽的封建遗老,能背点四书五经,吟那么一首两首的风月诗词;历史的洪流把他抛弃,将他所有的言论都擦个干干净净,也应当不会有任何遗憾处。读了他的《中国人的精神》,...
写的比较深入,所以我读起来就有点困难,对于国人的描写比较生动。
评分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尽管里面对中国人的某些精神有着护短式的偏爱,但是对于中国文化的一颗挚爱之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辜鸿铭的生平告诉我们,也只有热爱和拥护自己国家文化的人能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评分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性。
评分写的比较深入,所以我读起来就有点困难,对于国人的描写比较生动。
评分百年间,中国人的精神丧失殆尽。不过一个奇人却至少留下了些让我们可以缅怀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