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普裏戈金(1917~2003),耗散結構理論創立者,1977年諾貝爾化學奬得主,比利時皇傢研究院榮譽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獲53個榮譽學位。著有《不可逆過程熱力學導論》、《從存在到演化》、《從混沌到有序》,及本書《確定性的終結》等。
時間,我們存在的基本維度,令藝術傢、哲學傢和科學傢為之陶醉。如今,普裏戈金在這本書中嚮廣大讀者呈現的,是他與自然之經典描述的徹底決裂。他通過考察西方的時間觀,引導我們經曆一種奇妙的智力探險——從古希臘齣發,經過牛頓軌道和確定性混沌,到達量子理論與“免費午餐”宇宙學統一錶述的高度。這本分水嶺式的著作錶明,一種全新的科學與文化之自然法則誕生瞭。
对于接受经典力学熏陶的人来看是比较怪异的一个东东,值得一读。我前后读读停停用了2年,天资愚钝惭愧惭愧
評分普利高津也算是非平衡方向的泰斗,但写科普与做学问是两码事。做学问,关心的是我们知道什么,能够说什么。做科普则必须时时抓住读者的心,以至于他在这本书里大谈哲学领域的确定论之类的玩意。 这种哲学思辨,多是年老力衰干不动科研了的退休者的娱乐活动。企图从科学走向实...
評分普利高津也算是非平衡方向的泰斗,但写科普与做学问是两码事。做学问,关心的是我们知道什么,能够说什么。做科普则必须时时抓住读者的心,以至于他在这本书里大谈哲学领域的确定论之类的玩意。 这种哲学思辨,多是年老力衰干不动科研了的退休者的娱乐活动。企图从科学走向实...
評分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对我们这些有坚定信念的物理学家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分是一种错觉,尽管这是一种持久的错觉。”在他的晚年,大数学家哥德尔给他了一份论文集,表示回到过去是可以的。但爱因斯坦仍然不感兴趣,并说,这种不可能性将使物理学家重新考察不可逆性难...
評分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对我们这些有坚定信念的物理学家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分是一种错觉,尽管这是一种持久的错觉。”在他的晚年,大数学家哥德尔给他了一份论文集,表示回到过去是可以的。但爱因斯坦仍然不感兴趣,并说,这种不可能性将使物理学家重新考察不可逆性难...
這本書真不好讀。我原想拿這本書在路上解悶兒,我錯瞭。
评分perfect。諾貝爾奬獲得者著作。這書涉及很多學科,但是更傾嚮於分類為物理學。講述在動力學係統確定性與熱力學係統不確定性之間的矛盾,概述瞭從熱力不平衡中的概率到平衡的穩定係統。實在産生與負能,産生後為正能。這個觀點非常喜歡,但是解釋不夠根本性。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幾個學科:哲學、物理學、數學、生物學、文學。其他的相比較而言,在思想創造性與突破性上,都屬於次生級學科。
评分其實中間的專業性推導基本跳過(那他媽還剩什麼瞭……)……如果那真的算是推導的話。。。感覺定位怪怪的,既不是嚴謹專業的學術論文,也不是通俗易懂的科普讀物,更像是針對專業人士的報告稿。整個結構安排有點冗餘,反復跳躍,薄薄的一本還重復瞭好幾個點。說到最後還是隻能上升到世界觀和方法論,然後陷入一種邏輯的循環……如果僅就觀點來看,倒是容易懂,如果有“科學幻想小說”來加強一下,就更好瞭……這該死的翻譯
评分可逆與確定性 非決定論 時間的空間化 三體問題 從小時候的十萬個為什麼,到這本,我想,如果我是按這樣的軌跡過來的,我現在應該繼續喜歡物理喜歡得不得瞭,而實際不是,從單純的高分,到單純的度量計算,它曾是一門我最不願意去接觸的學科。“如果月亮在其環繞地球運行的永恒運動中被賦予自我意識,它就會完全確信,它是按照自己的決定在其軌道上一直運行下去。這樣,會有一個具有更高的洞察力和更完備智力的存在物,注視著人和人的所作所為,嘲笑人以為他按照自己的自由意誌而行動的錯覺。”:但非層疊,是環形蛇。“我們需要非決定論。但在決定論之外我們還能怎麼做呢?”:十分欣賞。而似乎正因如此,分裂成為完整的一種必然需要,即同行路徑與路徑之反嚮是到達終點的唯一途徑,但是切記,終點是個理想國,而理想國永不可達。如果熵是一種錯覺?
评分時間先於宇宙存在。。。為什麼是確定性的終結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