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先後執教於颱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1986年榮任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許氏著述等身,不但在中國文化史、社會史和中國上古史等領域有精深造詣,同時也嫻熟西方歷史,更善於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作品有《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西周史》、《漢代農業》、《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摺與開展》等近40部專著。
「我是誰?誰是他?」今天對何謂「中國」及「中國人」,我們都已有一定的共識,但原來在歷史上,「中國」及「中國人」的身份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概念,而是變動不居,要不斷通過與邊陲族群及其他國族的互動、交往,「異端」思想的挑戰,以及西潮的衝擊,纔能夠使這兩個概念日漸明晰。這個對「中國」及「中國人」定義的歷史考察,正是史學大師許倬雲教授繼《萬古江河》後,在這部新作中的核心主題。
在本書中,作者以治史數十載的深厚功力,摒棄瞭中國文化本位主義,打破純粹以疆域、族群的界定方法,同時結閤社會科學角度,從世界文化的視野闡釋由史前時代至當代,「我─他」關係於中國歷史上的發展歷程、互動和轉摺。本書的主角─「我者」與「他者」,「我者」是指位居中原核心並掌握文字記錄及豐厚資源的族群;相對而言,「他者」則被視為「非我族類」,僻處邊陲。這種「我─他」關係除具身份問題的意義外,也涵蓋多個範疇,包括:中國─其他國族、中原─其他族群、中央政權─地方社會、社會上層─平民、文化正統─新興信仰等。經過與「他者」的不斷衝擊和交往,中國這個「我者」日漸壯大起來,內涵也更形豐富。
展捲閱讀,我們既能對自身「中國人」身份的形成過程有更具深度的歷史反思,也能對我們處身於其中的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未來發展走嚮,採取一個更宏觀的視點,抱有更開放的態度,畢竟今天的中國文化,正是經過與歷史上無數的「他者」的糾纏融閤,推陳齣新而形成的。
一次讲座衍生出来的一本小书。作者对五千年国史、特别是民族史、交通史、社会思想史方面的概括,体现了强大的功力,有如钱穆论历代政治得失的通透。作者提出,中国自古至汉唐,尚有强烈的天下莫非王土,但到宋、明之际,中国已经是东亚列国体系中的一员。如果我们一味认为,184...
評分草览"小书",时间之旅,意犹未尽,五味杂陈。吾辈的方向和道路竟是也真是如此盛大和艰难。"融入世界未来的共同文化,使其内涵更丰富,更开阔:这是我们必须努力的宏图大业",这样的预判很有一番道理,是有前瞻性的,有远见的。 然而,如何实践这样一条道路,能够至少不误入歧途...
評分一般情况下我是极少给二星的,但这次确实是难以掩饰地感到失望。这本书仅9万字,却想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塞到一个框架里去,视野太大,以至于无法驾驭。不能说毫无见地,但大部分只能说胜义不多。如果是写给中学生作为历史扫盲读物也罢了,权当在地铁上翻翻,但这却是“余英时历...
評分一本九万字的小书,内容却落英缤纷包罗万象,许倬云老师胸中有宏大的历史棋局,轻松解释了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民族融合及中国和外部的关系。吐血推荐给同龄人当枕边书,它能让你读过的历史课本成为废纸。他说:“其实我们都是蛮夷。”
評分许老找了个很特别的角度成书,搭建了一个分析起来很“高档”的论述框架,一举囊括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点点滴滴和日日夜夜。话说,台湾的历史学者总喜欢“立说”,搭建自己的历史框架,然后把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往自己的框架上硬拉,这种做法实在是不敢苟同。 但总觉的近...
因為演講的關係,很多都是一筆帶過,點到為止。對我卻頗有啓發,有很多點可以繼續下去,三星半。
评分大曆史的寫法,可做初學者入門
评分作為一本普及一下中國曆史對外和對自己的認知的書還是頗有讀的價值,當僅僅是作為普及工具,並沒有多少深入,不過還是要感慨一下漢唐的我們其實也是“國際警察”隻是管在亞洲而已,還有就是真的是認同不知哪裏看來的說法“中華民族從來都不是熱愛和平的,曆史都是弱肉強食”。
评分大曆史的寫法,可做初學者入門
评分因為演講的關係,很多都是一筆帶過,點到為止。對我卻頗有啓發,有很多點可以繼續下去,三星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