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鲍庄

小鲍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安忆,女,1954年出生于南京,翌年随母迁移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五河县头铺公社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任乐队演奏员,1978年调入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2004年调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现任上海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

1980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期文学讲习所,1983年随母茹志鹃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2002年参加台北市文化局“驻市作家计划”,2007年参加英国剑桥第三十届“当代文学研讨”。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尾声》、《荒山之恋》、《海上繁华梦》、《神圣祭坛》、《乌托邦诗篇》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桃之夭夭》、《遍地枭雄》、《启蒙时代》等。小说多次获奖;其中,《小鲍庄》获1985—1986年全国中篇小说奖,英译本获1990年美国洛杉矶报刊图书奖提名。

作品被翻译为英、法、德、目、俄、韩、荷兰、越南、泰国等多种语言。

出版者:花城出版社
作者:王安忆
出品人:
页数:202
译者:
出版时间:2009-8
价格:1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6057197
丛书系列:中篇小说金库
图书标签:
  • 王安忆 
  • 小说 
  • 中国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 
  • 寻根文学 
  • 小鲍庄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小鲍庄》以多头交叉的叙述视角,通过对淮北一个小村庄几户人家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立体描绘,尤其是捞渣这一人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死,剖析了传统乡村世代相传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作品展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精神中包含有善良、忠厚、团结、抗争等美好素质,但也对其中诸如顺天从命、愚昧迷信等文化劣根性进行了反思。 《小鲍庄》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但比一般 “寻根小说”有着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读罢释卷,却仍在想,王安忆笔下的小鲍庄,究竟在什么地方?或许是在她曾经插队的五河,但也未尝不在我的家乡怀远,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它可能有着不同的名字,有时叫江郢,有时叫曾厝垵,有时叫小鲍庄,星罗棋布般,或流传千年,或变了...  

评分

小说从描写小鲍庄的滔天洪水开始,这个场景出现的时间不是很明确,可以是很久以前,也可以是现在,时间上的无制约正是表现洪水是这一方世世代代的天灾,祖祖辈辈都面对的自然环境。“还是引子”讲述了一段小鲍庄祖上的野史,“小鲍庄的祖上是做官的,龙庭派他治水”,后...  

评分

拾来的日子--读王安忆《小鲍庄》 据说拾来是大姑从路边拾来的。大姑有了拾来,前半生青春岁月的消耗便有了希望般生动的支撑。而拾来因为有了大姑,便 拥有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家。家,真正意义上是日子的开端。没有了家,日子也是勉强而乏味的。大姑的慈爱托负着童年拾来所有...  

评分

《小鲍庄》王安忆的中篇小说,很平稳的叙述,文化寻根代表作,关键词是“仁义”,这个仁义是九岁捞渣的仁义。捞渣的仁义改变了小鲍庄,也改变了和捞渣有关系的一干人等。捞渣的死被消费了,或者说,被权力体制规训了,被定性,以报告文学,传记,英雄的称号的途径。捞渣的墓成...  

评分

睡不着,没啥高见。就是来夸夸。 王安忆,名字美的让我以为是某个古代大作家类似苏东坡那种的文豪。小鲍庄的雨就那样下了七天七夜。旱涝的记忆对于我这个九零后,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够真实。我只记得童年有个夏天特别晒,那时乡村的土地就是土地,我在泥土里打滚泥土里奔跑。现...  

用户评价

评分

“仁义”

评分

我喜欢第二个故事 其实没啥感觉 除了后面采访有段比较喜欢 嗯啊对啊 就是那段说黄段子的

评分

【补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时看的。

评分

完全没有想到你也可以是这样的王安忆。小鲍庄就是轻小说版的白鹿原。

评分

首先要吐槽的是这个“内容简介”,跟我读完《小鲍庄》以后的感受截然不同,怪不得黄子平老师说这部小说是只能重读的(罗兰·巴特:“可写的”小说)。塑造“仁义”的效果并不理想,至少跟陈忠实的《白鹿原》完全没有可比性。这篇小说最见力度之处,还数由鲍仁文这个成天做着屌丝逆袭梦的书呆子引起的一系列充满喜剧和闹剧色彩的对小鲍庄和捞渣(鲍仁平同志)的重新叙述过程。但是其实一旦读多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小说”,便很容易发现它们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性,故事的内核无非是换了个时空(甚至连时间都不存在错位)的再三言说,除了给研究一个时代的思潮提供材料,其艺术价值实在难以恒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