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湧,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後來獲耶魯大學曆史博士,現在美國任教。已經齣版有《美國是怎樣教育精英的》《草根纔是主流》《一歲就上常青藤》《仇富》等書。他長期為海內外報刊撰寫評論文章,被認為是中文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他的新浪博客有2000多萬的訪問量,吸引瞭大量高素質的讀者,是國內思想文化類博客的冠軍。
《北大批判:中國高等教育有病》:大學必須放在西方社會自治的傳統中纔能理解。大學的成立,就是共同體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紀歐洲那些自立的行會一樣,自己製定規則,並自願受這些規則的約束。在這樣的共同體中,人人有責任,學生當然也有責任。這一點,當今中國大學的師生恐怕大部分都不理解。
隻要學生們有自治的意識,不要等著彆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大傢聚在一起讀書、討論、組織活動,這就成瞭個不錯的大學瞭。如今雖然外在的環境很難改變,但我相信:如果莘莘學子們對自己在大學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覺的話,他們至少還是能夠自己教育自己的。
什麼是大學生活的核心?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就是disputation(論辯)。這種“論辯”,並不一定是公開的口頭辯論,而更多的是在心靈中默然進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種永無止境的精神努力。
現代社會是通過文獻組織起來的。無論是在官僚係統還是在企業,文獻體現著社會組織的復雜性。如果你不能參與寫作這些文獻,不能有效地閱讀這些文獻,你就無法擔任任何中高層的工作。
許多在大學裏學習“無用”的東西的人,日後往往成為特彆“有用”的人纔。你查查美國企業總裁的學曆就知道:拿MBA的人確實不少,但在本科時就讀企業管理的人卻不多。相反,許多人本科讀的是文學、曆史、藝術、中世紀研究等“無用”專業。
第一,大學是一個求知者的精神共同體;第二,師生的關係,不管是從心靈上還是從空間上都非常密切:大傢住得很近,可以隨時坐而論道:第三,真理是辯齣來的,不是死記硬背地“學”齣來的:大學要訓練學生發展自己的論斷,並能夠應付不同觀點的挑戰,在思想的交鋒中說服彆人。
你看美國的常青藤,大部分學校的本科沒有工商管理類的學位。隻有賓西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學院等少數例外。美國好的商學院,一般也避免要那些本科學管理的學生,覺得這樣的人視野太窄,缺乏領袖素質,而希望招募學人文的那種具有領袖素質的人纔。
人關懷什麼,就決定瞭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比如,一個隻關心自己下個月工資的人.也許一輩子都會為是否能拿到下一張工資單而操心。如果你關心人類命運、社會公正,你就更可能成為領袖。
中國公眾意見領袖
聚焦高等教育中的132條常青藤法則
我与薛涌先生素昧平生,偶然因缘通过几次电子邮件。最近因为一篇批驳好友田方萌驳斥薛先生的文章而与先生再次通信。薛先生在一次回信时把新著《北大批判》电子版发给我,“有空可以消闲”,并说“其实很想听听你的意见”。我向来懒惰,又觉得写了也不多,不写也不少。但是薛先...
評分内容勉强过得去,谈谈北大的教育,顺便批判批判 但是称之为书就不像话了,这也就是几篇个人日志,没有书的整体感,没有提炼出什么核心的观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没什么价值的书,建议不要浪费时间看了
評分最近过得极度没有追求,工作日里貌似校对机器,与各种标点符号格式作斗争,当然校对得也不咋样,休息日里就玩儿命睡觉,睡得天昏地暗。在不工作不睡觉的间歇时间里,要么逛街,要么淘宝,用并不奢华的物欲填充一下空白。年前年后除了断续读完《三体》三部曲,还是粗枝大叶的只...
評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电子版只有部分内容,从作者对中国教育体系的批判中所得小结如下: 1.将自身的不足应尽量归于内因,多思量自己应该怎么努力学习以改善自身。减少将其归于外因的念头,谨防牢骚太盛而去抱怨教育体系差。 2.应重视通才教育,这亦是民国...
評分优点:对比了中美高等教育的差距,指明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些弊端,还是不错的。 缺点:中间太多作者的个人在北大的经历,个人觉得对读者没什么用;某些观点前后反复重复,比较啰嗦;虽然指出不足,但是没有强调突出在这种约束下,中国大学生应该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这些弊...
很多思想不謀而閤,堅定瞭我的想法。
评分今天去中關村圖書大廈又把這本書翻瞭一遍。。。。。。批判的力度不可謂不大,作者薛湧的個性也極為鮮明,但讀此書時我的感覺並不舒服,總覺得他無非在一個層麵上擁有比其他批判者更犀利和尖刻的特質(這和他的受教育及工作背景有關吧),卻無法達到我所欣賞的更高的境界。
评分中大曆史係 好。
评分標題應該叫 通過北大看中國教育 以及大學教育的目的! 雖然文章激情但是缺少嚴謹科學的態度 ~~~
评分挺好的,就是有些囉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