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Elman),1946年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宋代以后的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及其在东亚的影响,著有《从理学到朴学:明清思想与社会变革》。他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广泛融合了文化、政治和社会史的内涵,受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
《经学·科举·文化史:艾尔曼自选集》中新翻译的五篇文章,所涉主题从尼采盛期哲学中所见来自亚洲佛教的影响,到经学在明清科举制度中的作用,所涉内容比较广泛。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清代科举的转变、传统算学、天文学在乾嘉时期的复兴这两个话题谈得蛮有意思的。其实浸会大学的陈致也写过清代科举与朴学这个话题,但是不如艾尔曼。考据学下的历算和天文其实是个挺好玩的题目,但是大陆研究乾嘉的学者,似乎还没特别关注这个题目。
评分虽说艾尔曼有带着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做研究,但读下来还是很服气,很多启发。
评分有几篇不错。材料重复太多。
评分分成几个主题的论文组合,大多写作于八十、九十年代,但至今仍有新意。毋庸置疑的是,艾尔曼带有“尊汉贬宋”的立场。一,对于清代汉宋之争的梳理,艾尔曼试图指出所谓“宋学”或者“程朱理学”在明清时代的语境中实际上意味着一种正统意识形态,与恶质的君权合流。当汉学家们通过训诂考据而还原经典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可能,实际上也具有这样的意味。这虽然是五四以来屡屡被阐发的意思,但近来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二、通过科举考试的程式和命题变化的视角来考察汉宋之争在多大层度上影响了士林风气,信而有征,不似很多研究只局限在几种经典文本上考察。三、末篇重思儒学,驳斥了新儒家认为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起飞背后的儒学作用,试图将儒学放在更为具体的历史和地域情境中理解。指出中、日、朝、越各自不同的儒学形态。
评分篇章之間具體內容有些重複,但見識很好。另外,譯筆很流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