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简介:
邓伯宸先生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曾任报社编译、主笔、副总编辑、总经理,获胡适百岁诞辰纪念征文优等奖,现为《新观光》杂志专栏作者。曾翻译多本英文著作,包括《说谎》、《影子大地》、《群氓之族》、《丘吉尔的黑狗》、《生活之道》、《男子气概》、《美的滥用》、《黑暗时代群像》、《有求必应》、《觉醒风》、《孤独的聆赏者》、《和平: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故事》、《时间等候区》(“2004健康好书”首奖)与《绿色宣言》(2005年“奖励人权教育出版品”奖)等。
二〇〇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在哈贝马斯的精心策划下,德国大报《法兰克福汇报》发表了他和德里达共同署名的文章,谈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欧洲再生。法国《解放报》发表了法文版本。同一天,美国知识分子罗蒂,在《法兰克福汇报》的主要竞争对手《南德意志报》上发表了响应文章。瑞士的阿道夫•穆希格在《新苏黎世报》,意大利著名作家翁贝托•艾柯在《共和报》,意大利哲学家吉亚尼•瓦蒂莫在《邮报》,西班牙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在《国家报》,也分别发表大作。这些文章各自独立,但与哈贝马斯、德里达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伊拉克战争如号角,唤起一个欧洲国的共识。所有的作者(艾柯可能算是例外)全都明白表达了反对美国的立场。
这次一呼百应的壮举,立刻在大西洋两岸的知识圈中引起回响,掀起一波有关跨大西洋联盟的论战,范围广泛且深具启发性。欧洲的未来在哪里?欧洲能否统一?能否成为一个新的国家?欧洲公民的时代来临了吗?本书综合各家观点,正反俱呈,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
中国人的2000年前统一,使得外国人到中国,容易被中国内部多样性吸引。 欧洲人的分裂,使得中国人看欧洲,更容易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但欧洲的现实四分五裂。 内部差距很大,这部书有很好的介绍。
评分我想评价欧洲和美国的关系时,满脑子想的是——欧美其实是一对基友:一个做了几十年的受,觉得保持一个姿势很难受,需要换个体位;一个做了几十年的攻,觉得感觉很好不想下来,于是就编了这本书。 欧洲这种痛苦又愉悦的心情在书里屡屡出现,而更明显的是几乎每个欧洲作...
评分中国人的2000年前统一,使得外国人到中国,容易被中国内部多样性吸引。 欧洲人的分裂,使得中国人看欧洲,更容易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但欧洲的现实四分五裂。 内部差距很大,这部书有很好的介绍。
评分地理决定论说,阿尔卑斯山呈放射状的走势决定了欧洲不可能统一。学者们苦苦的思索和争辩,只为了追求所谓 核心欧洲,欧洲所代表的、所主张的、所拥有的,到底是什么。 那么,谁能站出来告诉大家,当今的核心中国在哪里呢。
评分想来这番介入乃是要引发更多的讨论。哈贝马斯所要求于朋友与同业的,在于以欧洲公民的立场,就当前欧洲的处境发表各自的看法,并对各国政府和现行(虽然仍未充分成形)欧洲政府提出一系列的吁求。 当此之际,对于伊拉克战争,各国因立场互异而在欧洲内部形成尖锐的分歧,在...
2012年的夏天,希腊似乎逃离欧元区已定的情况下再回头看这本书真是感慨良多。诸位学者的美好构想跌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独立的财政政策前
评分从浓郁感人的乌托邦情绪的宣言到充满嘲讽的批判到最后抽丝剥茧的政论分析。从欧洲讲到美国,最后回到欧洲。精彩纷呈。
评分我看还能不能坚持下去。哲学家讲政治还能嘲其为空中阁楼,某些知识分子这批驳角度倒是特别清奇。【十年前欧洲面临的问题,现在不仅没有解决,形势反而更加严峻。十年前预见可能会影响到欧洲一体化的因素(中欧和内部伊斯兰群体)似乎也确实开始发酵。目前读的两篇看来,埃柯似乎对趋势更敏感。
评分扯淡的居多,务实的很少。
评分扯淡的居多,务实的很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