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伯特·阿代尔(Gilbert Adair),苏格兰作家、电影评论家和记者。
阿代尔1944年出生于爱丁堡。青年时期的吉尔伯特曾长期定居巴黎,后移居英国伦敦。他的作品涉猎广泛,包括:儿童文学、批评文学、小说、剧本和翻译文学。他曾凭借翻译作品《空虚》获得斯科特•蒙克里夫翻译奖。早年他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创作了两部著名的维多利亚时期英语文学作品(分别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和《彼得·潘》)的续集。1992年至1996年,他为《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专栏撰稿。他的小说《长岛爱与死》(1990)由导演理查德·科维特诺斯基改编为电影。他最著名的作品无疑是《神圣的纯真》,这部小说为他赢得了1988年的作家俱乐部处女作奖,后由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改编为电影《戏梦巴黎》。之后,吉尔伯特修改了自己的初稿并以同样的名字再次出版。他的最新作品是自2006年起创作的一组侦探小说,旨在向以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代表的古典推理小说致敬。
《戏梦巴黎》内容简介:那是个充满梦想、激情的年代,那是个电影和性爱的年代。1968年巴黎五月学运前夕,美国少年马修在法国电影艺术馆邂逅波希米亚风的孪生兄妹泰奥和伊莎贝尔,他们因电影而结缘。马修拥有隐秘的同性恋激情,但深深压抑在心中;泰奥和伊莎贝尔自小就俨然雌雄同体般长大,既是兄妹又是情人。马修的欲望于是同时指向泰奥和伊莎贝尔,三个如花少年通过沉溺于电影世界的方式深陷于性爱、禁忌、乱伦的情欲,无法自拔——直到五月事件的革命暴力强行闯入,他们甜蜜又迷乱的青春欲望之梦不得不让位于理想主义的革命激情……
小说同名电影已由名导贝托鲁奇搬上大银幕,即贝氏继《巴黎最后的探戈》之后再度挑战禁忌、震撼世界的寻梦之作。
The movie is like a dream. 夢魘住入人惢 便哊了美艷的惡魔。 三個將生活所哊意義捆綁在電影院第一排專用座位上的少年 他們不但感受到電影復活於他們的眼中 還自發的再次將電影本身殺死 並用他們的血肉之軀進行複製 直至自己也死去。 虛構的世界總昰會如同霧氣一般在日光之下...
评分又见五月,应该说原本就是冲着简介上的五月而去的。1968年5月,单这几个字就够了,就已经拥有让我抵抗不了,也根本不想抵抗的魔力。其实单从文学的角度看,五月之前的部分明显强于五月,如果说《梦想家》的前三分之二是部文艺片,而且是“法语气质”极为鲜明的文艺片,后面的五...
评分 评分<The Dreamers>英国作家吉尔伯特.阿代尔一生的骄傲. 初闻这部影片,是在两年前的夏天.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在去年的夏天,而第一次阅读这本小说,于去年夏天看完影片后的下午... 小说的本身并没有值得人们大谈特谈的本质.影片的质量在贝托鲁奇的所有作品中也不显得耀眼...
评分在贝托鲁奇<The Dreamer>之后,原作者吉尔伯特.阿代尔将他的原作<神圣的纯真:一个罗曼史>再版,内容进行了修改,名字也进行了修改,用了贝托鲁奇的<The Dreamer>.对于这些改动,作者本人说:"舍弃原书名的动力源自贝托鲁奇,他跟我一样不喜欢它.这是后面无数改变的开始." 由...
Theo和Matthew做了!Theo真的操了Matthew;还是在剃光他的阴毛之后,不戴套也不润滑,直接做的(妈妈好痛)!我才不会说I knew it.这段这么重要的情节电影为什么不拍?!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表示电影实在是不性福。
评分没想到竟然跟电影差距好大,而且作者编剧竟然还是一个人~小说更细腻刻画在马修的内心世界和他迷恋兄妹的深层原因,电影政治性更足,最好笑的就是毛爷爷在两个文本里完全不同的描写手法,真是23333
评分随着一声痛苦与快乐参半的呻吟,他无条件投降了,终于认了他整个一生派给他扮演的角色,牺牲的天使的角色,肉体孱弱性格温顺,被动接受爱抚和痛打,被拥抱被唾弃,激起对他有好感的人的情感,激起要保护他的欲望,同时也激起要虐待他的冲动,那最先引诱他们误入歧途的正是他们的纯真无知。
评分伊莎贝尔:“当自然模仿艺术的时候,为什么总是选最坏的模仿?总是阿皮尼的日落,从来都不是莫奈的。”我所有的巴黎情结。
评分这本书是我的乌托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