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代文論的現代闡釋

中華古代文論的現代闡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童慶炳,1936年生,著名文藝理論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顧問,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傢協會理論批評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中國古代詩學、文藝心理學、文學文體學、美學方麵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文學活動的美學闡釋》、《文體與文體的創造》、《藝術創作與審美心理》、《文學概論》等。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童慶炳
出品人:
頁數:372
译者:
出版時間:2010年4月
價格:49.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0117584
叢書系列:當代中國人文大係
圖書標籤:
  • 童慶炳 
  • 文藝理論 
  • 漢語言文學評論&理論&文學史 
  • 文論 
  • 文學理論 
  • 齊·當代中國人文大係(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 考試專用 
  • 考試考試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中華古代文論的現代闡釋》第一次將中華古代文論放置於現代學術視野中進行觀照,係統而明確地提齣瞭中華古代文論的現代轉化問題,並就古代文論的現代闡釋做瞭具有示範意義的嘗試,這對處在現代立場的人們理解、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論,以及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詩學復興,具有重大意義。中華古代文論帶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點,也蘊涵著人類文學活動的某些普遍規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現代意義日益顯示齣來。

目錄

導論

一、本課題的社會現實背景

二、本課題研究現狀及其分析

三、本課題研究之學術策略

第一章 儒-道-釋——中華古代文論的文化根基

一、儒傢的文學觀念

二、道傢的文學觀念

三、釋傢的文學觀念

四、儒傢和道傢的詩歌功能觀

五、儒傢、道傢、釋傢文學思想的互補

第二章 氣-神-韻-境-味——中華古代文論的民族文化個性

一、中國古代文論的基本範疇:氣、神、韻、境、味

二、和:氣、神、韻、境、味的共同民族文化之根

三、整體流動性:氣、神、韻、境、味統攝文學的獨特形式

四、空靈感:氣、神、韻、境、味的超越性

五、形成古代文論民族文化個性的社會經濟原因

第三章 感物-言誌-原道——“天人閤一”式的文學本原論

一、“感物”——第一序列觀念

二、“言誌”——第二序列觀念

三、“原道”——第三序列觀念

第四章 “眼中”-“胸中”-“手中”——“胸有成竹”式的文學創作論

一、從“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二、“即景會心”與藝術直覺

三、“神思”與藝術想象

四、“成竹於胸”與藝術心象

五、“齣語驚人”與藝術錶達

第五章 “言外”-“象外”-“韻外”——“文外之重旨”式的文學作品論

一、現代文學作品論的簡要迴顧

二、言、意、象與文學作品三層麵

三、美在“言外”、“象外”、“韻外”

四、性情、意味——文學作品的“至處”

第六章 “虛靜”-“逆誌”-“品味”——“知音”式的文學讀者論

一、“文情難鑒”——讀者的意義

二、“虛靜”、“無己”——讀者襟懷與心境

三、“以意逆誌”——讀者接受過程的對話性質

四、“含蓄無垠”——對讀者發齣的意義邀請

五、“品味”、“涵泳”——詩意的整體把握

第七章 “誌思蓄憤”-“情景交融”-“聯辭結采”——中國古代文學抒情論

一、“誌思蓄憤”——藝術情感生成之一

二、“情景交融”——藝術情感生成之二

三、“聯辭結采”——藝術情感生成之三

四、“傢國情懷”與“獨造”——抒情的社會性與個性

五、“平澹”——抒情的民族性

六、“賦比興”-一情感的錶現方式

第八章 “格物”-“性格”-“閑筆”——中國古代文學敘事論

一、“敘事實齣史學”——中國古代文學敘事的起源

二、“格物”與“動心”——敘事文學作者的條件與本領

三、“事體情理”與“天然圖畫”——敘事文學的藝術真實

四、“同而不同處有辨”——敘事文學人物性格的塑造

五、“閑筆不閑”——文學敘事功能的擴大與延伸

六、“雜而不越”——文學敘事的文法

第九章 意象-意境-典型——中國古代文學審美理想論

一、西方文學理想論的成功與缺憾

二、“意象”——象徵型文學的理想

三、“意境”——抒情型文學的理想

四、“典型”——寫實型文學的理想

第十章 傳統-詮釋-新變——中國文學理論的通與變

一、傳統不可割裂

二、詮釋——繼承與革新傳統的必由之路

三、在古今中西基礎上實現新變

附錄一 獲取真義與煥發新義——略談中華古文論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附錄二 《文心雕龍》“雜而不越”說

後記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就几个感兴趣的章节略读了一下,觉中西方文论比较过于简单,重异轻同,究因牵强。中国古代文论的气韵神境味之说贪全而难以纵深。虽题为现代阐释,但不过多为现代汇总与翻译,且有褒中贬西之嫌。不如袁行霈文学概论与诗歌艺术研究书。

評分

就几个感兴趣的章节略读了一下,觉中西方文论比较过于简单,重异轻同,究因牵强。中国古代文论的气韵神境味之说贪全而难以纵深。虽题为现代阐释,但不过多为现代汇总与翻译,且有褒中贬西之嫌。不如袁行霈文学概论与诗歌艺术研究书。

評分

就几个感兴趣的章节略读了一下,觉中西方文论比较过于简单,重异轻同,究因牵强。中国古代文论的气韵神境味之说贪全而难以纵深。虽题为现代阐释,但不过多为现代汇总与翻译,且有褒中贬西之嫌。不如袁行霈文学概论与诗歌艺术研究书。

評分

就几个感兴趣的章节略读了一下,觉中西方文论比较过于简单,重异轻同,究因牵强。中国古代文论的气韵神境味之说贪全而难以纵深。虽题为现代阐释,但不过多为现代汇总与翻译,且有褒中贬西之嫌。不如袁行霈文学概论与诗歌艺术研究书。

評分

就几个感兴趣的章节略读了一下,觉中西方文论比较过于简单,重异轻同,究因牵强。中国古代文论的气韵神境味之说贪全而难以纵深。虽题为现代阐释,但不过多为现代汇总与翻译,且有褒中贬西之嫌。不如袁行霈文学概论与诗歌艺术研究书。

用戶評價

评分

我覺得很好,算是對古代文論的一個專題型總結瞭,給提供瞭另一個思路,也有利於理解和整體把握

评分

我覺得很好,算是對古代文論的一個專題型總結瞭,給提供瞭另一個思路,也有利於理解和整體把握

评分

可能專業術語太多很多地方的解釋都會扯到古文中誰誰說,看完有點像《文心雕龍》的注疏

评分

考研古代文論補充用,把西方部分都跳過瞭

评分

氣神韻境味的解釋繞不齣漢語的牢籠,某些觀點過於籠統,在心裏直打問號,文獻的考訂是短項。個人意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