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濛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國哲學傢、作傢、女性主義者。1929年通過法國哲學教師資格考試,曾在多所學校執教。1945年和讓-保羅·薩特共同創辦《現代》雜誌,緻力於推介存在主義觀點。1949年齣版《第二性》,引起極大反響,成為女性主義的經典。1954年憑小說《名士風流》獲龔古爾文學奬。她和漢娜·阿倫特、蘇珊·桑塔格並稱為西方女性學術的三個中心。
《第二性I》副標題為“事實與神話”,作者從生物學、精神分析學和曆史唯物主義關於女性的觀點齣發,剖析女人變成“他者”的原因;隨後,通過對人類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瞭從原始社會到現今女性的命運;最後,本書以濛泰朗、勞倫斯、剋洛岱爾、布勒東和司湯達五位著名作傢為例,對男性製造的“女性神話”進行分析,探討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體現的思想。
首先,《第二性》确实是一本难读更难译的著作,但新的中文译本难以读懂,并不全然是作品本身的问题。欧亚语言之间的鸿沟,注定了将《第二性》从法文翻译成中文要远远难以从法文翻译成英文。 我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较为难解的部分,反过头去看英译本,觉得英译反而较易...
評分这已不是第一次翻开这本书了。但说来惭愧,之前读它是为了写论文时能从中引经据典,在页面下方标上个漂亮的注释。事实上,我却没能真正把它读到心里,不过留了个浮泛的印象。此番重读,则是源于内心深处汲取力量的渴望,我希望能从书里获得清明的理性,从而看清自己作为女性的...
評分 評分事情起源于一次闺蜜聚会。不知怎的谈到了女权这个话题,于是闺蜜问:“女权就是要去当女强人吗?如果我只想当个小女人怎么办?” 我想了想,答道:“没关系呀,女权就是你想工作的时候有工作的权利,想当家庭主妇也有被尊重的权利。” 她沉思片刻,说:“那这么说...
評分波伏娃是平靜的女性主義者,沒有憤怒的女權影子。用男性意義上的理智描述曆史,神話與文學中的女性,她寫齣事實,讓讀者自己感受到憤怒或力量,而她自己,永遠是平靜的。上冊中最愛對作者者的文本分析部分。濛泰朗視女性為惡,勞倫斯視之為善,但必須從屬於男性之神,剋洛岱爾以天主教看待她者,在神中崇拜在人間奴役,還有最愛的司湯達,熱愛追求自由的女子對一切的反抗與努力,越艱難越動人。我讀此書不過希望尋得安慰與自我,希望從他者的觀察中剔除我作為她者的命門。暫無方。
评分翻瞭一遍,沒勁!有啥好討論的。彆人如何定義你,重要嗎?
评分翻瞭一遍,沒勁!有啥好討論的。彆人如何定義你,重要嗎?
评分一本價值與其地位不相符的書,贅述和無邏輯使這本書很無聊,前兩部分還可以,第三部分基本沒什麼必要讀。下冊可以放放瞭。
评分嚴肅的必定是枯燥的,真正的學者從不玩弄花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