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超市、麦当劳,还是婚姻介绍所,似乎都能满足我们现代人渴望自由选择的虚荣——在这些地方,你可以在琳琅满目的食品架中或者在一幅幅美女帅哥的资料中,挑选你最喜欢的商品或者最爱的人。
但是,在这些地方做“买卖”的时候,常常是买的不如卖的精。那些深知我们常根据直觉做出选择的卖家们,他们会绞尽脑汁诱惑你,让你挑选的不是健康食品而是容易增大腰围的甜点,让你不是把钱花在健身锻炼上而是满足吸烟的快感。而且,这些卖家还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由的买卖能让你的收益最大化,亚当•斯密及其门徒们不就这么认为的吗?
不过,不断增大的腰围和持续恶化的肺部疾病显然没让我们的生活更为美满。自由的选择并不一定带来最大的收益,因为自由的选择也给了我们做出错误决定的自由。人类不是精密的机器,我们的原始脑让自己的行为常常只是凭直觉或者情绪行事,因此我们无节制地在胃里填塞垃圾食品,在肺部填塞尼古丁,而我们在贷款被人耍了时还自以为占了便宜,沾沾自喜。
抛开现代人虚伪的自尊,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都是需要别人管管的孩子。我们需要一个温和的“家长”式的爱人、朋友、上司或者是政府,当我们根据直觉做出不合理选择,沉迷于甜食、网游、烟瘾的时候,他能用温和的方式提醒我们,而不是要么让我们恣意放纵,要么禁锢我们的自由。
在这本奇妙无比的书中,人类非理性的直觉判断遇上了自由市场。
——麻省理工学院行为经济学教授、《怪诞行为学》作者 丹•艾瑞里
一本令人着迷的新书,乌比尔让我们看到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怎样以及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无形的拳头”——然后建议我们该做些什么。这是一本行为经济学的杰作。
——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撞上快乐》作者 丹尼尔•吉尔伯特
的确引人入胜。
——《纽约时报》
这位美国人(彼得•乌比尔)吸引了大西洋两岸读者的目光。
——《泰晤士报》
一 我记得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是理性动物。这个说法看上去很有道理。我们从直觉上就会觉得,我们和动物不一样。我们对动物那简直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人类自称铲屎官,但是我从没有见有一只猫把人类当宠物的。我们觉得自己有理性和灵魂或说意识,动物没有。康德就认为自然给我们理...
评分封面装帧很漂亮,又是经济读物,一冲动就借了。一看开头,晕了,动不动就亚当·斯密跟他的《国富论》,继续装。看到中段,才恍然大悟作者聊的不过就是行为决策学。但这语言,好枯燥啊。还不如,我再看一遍《影响力》或者《别做正常的傻瓜》咧。 101123上外公家
评分在经济学里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理性人假设,意思是人假如能够具有理智,总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行为,无数人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就可以导致市场在总体上达到均衡,政府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无为而治。 要这么说,最早发现市场经济政府作用游戏规则的不是斯密,是老子。 当...
评分书中写的许多的内容都很有意思。像描述手或胳膊的动作所反映的心理状况之类。 不过,我还是要说一点,作者很喜欢用“他那举世闻名的XXXX动作”这一语句。如果单纯地描述某一动作,可能会让读者很自然的接受,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力来分析作者所列举的这个“动作”是如何一种模样...
评分宜图借 外公家床上看完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477769/
评分戒哥赠书。第一次接触行为经济学,很感兴趣。本书揭露的主题就是,人们不可能完全理性,越是自由,人越有可能选择伤害自己的方式,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被那些善于攻心术的商家利用。市场和政府的责任我们没有办法干涉,但是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一点,就是一定要自控。自控就是最大程度的理性。
评分工作需要,略读
评分简单Notes: 1. 自控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能力,并且可习得可培养。贫穷使人更难以自控(肥胖率在贫穷地区上升快) 2. 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的厌恶完全是非理性的。(对90%的存活率与10%的死亡率的反应十分不同) 3. 锚效应:判断会跟随最初的标杆。(甚至即使几乎没关联。例子:随意写两位数然后竞拍一个物品) 4. 稀缺资源会使人们更希望于获得,也会产生更大的心理满足感(易被商家利用) 5. 现状偏差:人们倾向于维持现状。改变默认选项可以利用现状偏差。 (是否默认捐赠器官)
评分没耐心入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