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如何“新”编——论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文学 鲁迅 祝宇红 小说 中国文学 现代文学
发表于2025-02-06
“故”事如何“新”编——论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算是近期阅读的博论里最吸引我的一本,作者的兴趣点和我还挺像,不过感兴趣和真正下苦功去做学术工作还是太不一样了。《故事新编》不出所料是本书重点处理的一个对象,作者也提出了不少精到的见解,可供今后研究参考。但窃以为既然提及前文本,应该多做一些细致的文本对读并进行有效的展示。或许是她想表达的东西覆盖面太广,论文结构也略显松散,聚合度不足。
评分閱後置書架,藏之。
评分算是近期阅读的博论里最吸引我的一本,作者的兴趣点和我还挺像,不过感兴趣和真正下苦功去做学术工作还是太不一样了。《故事新编》不出所料是本书重点处理的一个对象,作者也提出了不少精到的见解,可供今后研究参考。但窃以为既然提及前文本,应该多做一些细致的文本对读并进行有效的展示。或许是她想表达的东西覆盖面太广,论文结构也略显松散,聚合度不足。
评分随手标一个。这本书的考证和分析都还不错。但我个人觉得整体思路框架有问题。既然强调文本间性和前文本衍生文本的互动,那么依然按照前文本来源来分类的方式就不仅死板且丧失了这本书最有趣的观点的意义。文本分析的时候过度依赖作者传记性研究也是个问题。但这个题目认真新鲜好玩。
评分算是近期阅读的博论里最吸引我的一本,作者的兴趣点和我还挺像,不过感兴趣和真正下苦功去做学术工作还是太不一样了。《故事新编》不出所料是本书重点处理的一个对象,作者也提出了不少精到的见解,可供今后研究参考。但窃以为既然提及前文本,应该多做一些细致的文本对读并进行有效的展示。或许是她想表达的东西覆盖面太广,论文结构也略显松散,聚合度不足。
祝宇红,2008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初任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齐鲁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重写型小说”是对文学中恒常性的重写现象考察之后定义的小说类型,指以“前文本”为原型,在其基础上加工变型的小说。本书作者创造性地提出这一概念,并按照先秦诸子、中国神话、史乘、希腊神话等不同的前文本类型考察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如鲁迅《故事新编》等,探讨在认知模式转变、学术转型的背景下前文本怎样被重写。
作者虽为刚毕业的年轻学者,全书思路清晰,论述精到,显示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良好的研究潜质。
章节目录:
导论
一、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
二、"前文本"
三、认知模式的转变
四、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镜中的先贤:诸子的重写
一、"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二、郭沫若的"凸凹镜"式重写
三、鲁迅的文化"校雠"式重写
第二章 "祛魅"抑或"迷信可存":中国神话的重写
一、祛魅
二、"迷信可存"
三、"苏古掇新"的"演义"
第三章 "解释"与"讽喻":史乘的重写
一、历史小说理论与重写问题
二、"解释"
三、"讽喻"
四、解释与讽喻之间的张力
第四章 启蒙叙事与本土化叙事:异域文本的重写
一、重写与希腊神话的译介及研究
二、"摩罗"式的盗火神
三、"本色化"耶稣
第五章 "稳定反讽":一种张力结构
一、现代重写型小说的文体特色
二、《故事新编》的"稳定反讽"
三、《月下小景》集的多重叙事
四、一种张力结构
结语
一、小说与学术
二、观念的力量
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出版与发表情况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故”事如何“新”编——论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