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1998年患尿毒症,终至透析。病情稳定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随笔集《扶轮问路》和电影剧本及影评集《妄想电影》出版。作品曾多次获奖。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本书囊括了作者对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沉思。有一回记者问到史铁生的职业,他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并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在我的印象中,史铁生是非常特别的一位作家,不是因为他身体的残缺,而是他作品中沉沉的思索,透彻的剖析,和淡淡的感伤。 这本《灵魂的事》也不例外。文字之上,他在思考生与死、灵与肉,在执着地找寻灵魂的空间。 我们总是在生中思考死,而他,是在死中思考生。 ...
评分将沉思的石头推得隆隆巨响 ——史铁生《灵魂的事》读后 一 在扁平化文化、快餐化文化、痞子文化席卷的今天,史铁生走了,他沉重地来,轻轻地走,之后中国文坛再无思想者。 我们的思想从那里来,除了书本,便来于自然,大自然。史铁生的地坛,如今已成...
评分史铁生《灵魂的事》 史铁生在作家里面显得比较另类,要是放到哲学家中,会感觉更合群一些。就好象研究尼采哲学的周国平,骨子里其实是个诗人。这两个作家我都特别喜欢。他们都在北京生活,我想他们要是经常接触的话,一定会是挺好的朋友。 无论是诗人还是哲学家,写文...
评分因为我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心情下看到了这本恰当的书,所以我非常喜欢它。 我不觉得这是一本简单的随笔,而是觉得这是一本探究人生意义的书。他试图去解释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当你需要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书。在我理解,史铁生...
评分史铁生的文章,我仔细读过的只有《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很久以前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小文,讲轮椅上的青年被妹妹推去看秋天的菊花,想到过世的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们在一起,要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不知为何,印象一直很深。 他的书,不在无助的时候不敢读。他探...
有人对史铁生的评价:“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的,论死是矫情的”,也许有点夸张,但这本书,确实让人心沉淀下来,去思考一些深的东西
评分最欣赏书中对约伯故事的解读。“生活从来就布设了凶险,不因为为谁的虔敬就给谁特别的优惠”“上帝不许诺光荣和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评分他的随笔一直不错。只不过可不可以别那么绕= =
评分多次提到刘小枫
评分先是这儿,再是那儿,一步一步终于完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