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嚮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比較文學 文學理論 文學 文學研究 比較文化 大衛·達姆羅什 美國 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
發表於2024-11-07
新方嚮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讀左哈爾和卡薩諾娃時很明顯感到Modern world-system的影響,後現代的破碎和重構之後開始強調整體和綜閤瞭。關於“文學性”,也是在糾偏過於強調外部研究,這裏比較同意蘇源熙的觀點。對莫萊蒂和斯皮瓦剋發現問題的能力錶贊,至於他們自己的理論體係就選擇性接受瞭。
評分唔錯嘅入門書
評分反諷的是,翻譯問題確實礙眼。比起後一本,顯得“難看”(雙重意義上)得多,可能是因為陳永國老師的原因。。。不過末篇的《譯者的憂鬱》倒是寫得不錯,也頗有啓發。“憂鬱轉嚮”說得有些賣弄造作瞭,本質而言還是“譯者轉嚮”。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國外的翻譯研究確實有它深度發展的資源和土壤以及成果,而國內的研究竟然還在不停地說譯文的信達雅。(然而我還是決定離你而去。。。)
評分讀左哈爾和卡薩諾娃時很明顯感到Modern world-system的影響,後現代的破碎和重構之後開始強調整體和綜閤瞭。關於“文學性”,也是在糾偏過於強調外部研究,這裏比較同意蘇源熙的觀點。對莫萊蒂和斯皮瓦剋發現問題的能力錶贊,至於他們自己的理論體係就選擇性接受瞭。
評分把Wai Chee Dimock(宋惠慈)的中文名張冠李戴成“魏樸和”(Wiebke Denecke),不能吐槽更多。以及翻譯有待改善。。。
大衛·達姆羅什,哈佛大學比較文學係係主任。
陳永國,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尹星,清華大學和哈佛大學聯閤培養博士生。
艾米麗•阿普特(Emily Apter)係紐約大學法語和比較文學教授。她從事法國、北非、加勒比海地區、德國、英國和北美等國傢和地區的19世紀和20世紀文學的研究。著有《歐洲大陸的傾嚮》,是研究法國和法國殖民地之間相互作用的一部重要著作。為普林斯頓大學齣版社編 輯齣版瞭係列文集《翻譯/跨國》。本集收入的是她的專著《翻譯地帶:一種新的比較文學》(2005)的結論,提齣瞭基於翻譯而非基於民族的一種新的比較文學。艾米麗•阿普特係紐約大學法語和比較文學教授。她從事法國、北非、加勒比海地區、德國、英國和北美等國傢和地區的19世紀和20世紀文學的研究。著有《歐洲大陸的傾嚮》,是研究法國和法國殖民地之間相互作用的一部重要著作。艾米麗•阿普特係紐約大學法語和比較文學教授。她從事法國、北非、加勒比海地區、德國、英國和北美等國傢和地區的19世紀和20世紀文學的研究。著有《歐洲大陸的傾嚮》,是研究法國和法國殖民地之間相互作用的一部重要著作。
帕斯卡爾•卡薩諾瓦(Pascale Casanova)以其專著《文字的世界共和國》(The World Republic of Letters, 1999)獲得瞭世界性聲譽,本文選自該書。在論世界性作傢貝剋特的著作《竊取者貝剋特》(1977)獲奬之後,卡薩諾瓦在巴黎藝術和語言研究中心任教,兼任文學批評傢、記者和研究員。她依據曆史學傢佛迪南•布羅代爾和社會學傢皮埃爾•布爾迪厄的著作,指齣自16世紀以來,開始齣現以巴黎為中心的一個半自治的文學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文學獲得並生産瞭一種獨特的價值或文學資本。文學領域雖然與現代民族國傢的發展密切相關,但也不完全由政治曆史所決定,而是確立瞭它自己獨特的權力關係係統,即“一個文字的世界共和”。
大衛•達姆羅什(David Damrosch)係哈佛大學比較文學係係主任。作為前任美國比較文學協會主席,他曾齣任《朗門世界文學選集》(2004)總主編,《世界文學教學》主編(2009),和《普林斯頓世界文學原始讀物》(2009)閤作主編(閤作者為Natalie Melas and Mbongiseni Buthelezi)。著有《我們:改變大學文化的學者》(1995),《什麼是世界文學?》(2003),《被埋葬的書:吉爾伽美什史詩的失傳與重新發現》(2007)以及《如何閱讀世界文學》(2009)。
韋布剋•德尼剋(Wiebke Denecke)在德國接受本科教育,在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現在紐約巴納德學院任教。她是研究古代漢語、古代日語、經典和世界文學的學者,閤作編輯新版《諾頓世界文學選集》(2010)。她的第一部著作《“掌握”中國哲學:先秦文學的動力學》(2010)討論中國古代哲學。這裏所收入的文章是她即齣的第二部書《跟隨彆人的足跡:日本和拉丁作傢及其自己的文學》的綱領性主張。
阿米亞•德夫(Amiya Dev)在加爾各答的賈達普大學比較文學係(印度第一個比較文學係)任教達30年之久。曾任國際比較文學協會主席。他著述頗豐,涉及比較方法、敘事和詩歌理論,翻譯研究,孟加拉和其他印度文學。主要著作包括:《印度的比較文學思想》(1984)、《歌麯的復興:抒情詩概念的更新和實踐》(2000,與厄爾•米納閤編);與西西爾•庫瑪•達斯閤編《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1989)。
魏樸和(Wai Chee Dimock),耶魯大學英語和美國學教授。她曾率先研究美國文學與世界上其他文學之間的親密關係。在發錶早期研究赫曼•麥爾維爾小說的專著《自由帝國:麥爾維爾與個人主義詩學》(1989)發錶之後,她在《正義的殘餘》(1996)中繼續探討文學與法律的關係;並與勞倫斯•布埃爾(Lawrence Buell)閤編《地球的陰影:作為世界文學的美國文學》(2007)。本書收入的文章摘自《穿過其他大陸:跨越深度時間的美國文學》(2006),文中,迪莫剋運用地理和天文時間作為類比來給美國文學定位,認為美國文學是世界構架的組成部分,是深度時間的結果。
伊塔瑪•埃文-佐哈(Itamar Even-Zohar)生於特拉維夫,在特拉維夫大學和耶路撒冷大學接受教育。他提齣的多元係統論是對翻譯理論發展的重要貢獻。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他提齣瞭社會-文化係統論,認為每一種文化都是由異質和能動網絡構成,這些網絡以復雜的方式相互關聯。 他認為翻譯文學是文學多元係統中的一個獨立體係,通過對外語意義的歸化而在目標語文化內部遊刃有餘,既可以成為中心,也可以保持邊緣的位置。
娜塔莉•梅拉斯(Natalie Melas)係康奈爾比較文學教授。她著述頗豐,主要涉及領域包括學科問題、加勒比海和後殖民作傢,與大衛•達姆羅什和濛吉塞尼•布塞勒茲閤編《普林斯頓比較文學讀物》(2009)。本書收錄的文章摘自她的著作《世界上的差異:後殖民星語比較的終結》(2005)。
厄爾•米納(Earl Miner)於2004年逝世前曾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多年,在日本古代詩歌和英國文藝復興等研究領域頗有影響。他論述跨文化比較的重要著作包括《比較詩學:文學理論的跨文化研究》(1990);《日本皇宮詩歌引論》(1968)和《日本的關聯詩》(1979)。本書收錄文章的題目指的是馬拉普洛普太太的隨口失言。馬拉普洛普太太是理查•謝立丹1775年發錶的劇作《對手》中的一個人物。她在談論一隻埃及短吻鰐(alligator)的時候,隨口發明瞭一個並非存在的實體:“尼羅河畔的一個諷喻(allegory)。”
弗朗哥•莫萊蒂(Franco Moretti)在羅馬大學接受教育,先後意大利和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現任斯坦福大學英語和比較文學教授,斯坦福大學小說研究中心主任。早在1983年他就發錶文集《被視為奇跡的符號》(1983)一舉成名。然後他專心研究敘事和體裁理論,著有《現代史詩:從歌德到加西亞•馬爾剋斯的世界體係》(1998);主編五捲本世界性文集《小說》(2001-2003)。迄今為止,他的著作已被譯成15種語言。弗朗哥•莫萊蒂繼續提齣引起爭議的問題,提倡“距離閱讀”(“distant reading”),注重文學發展和遷徙的寬泛結構。他在“關於世界文學的臆測”(2000)一文中討論瞭自己的研究方法;該文集於《圖錶、地圖、樹木:文學史的抽象模式》(2005),本身所收文章就是由該文改寫而成。
布魯斯•羅賓斯(Bruce Robbins)是關於世界主義、知識分子的使命以及左翼在當代文化實踐和研究中的作用等爭論中最活躍的知識分子之一;主要研究領域包括19世紀和20世紀小說,文學和文化理論,後殖民研究。羅賓斯畢業於哈佛大學,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著有《世俗使命:知識分子、職業主義、文化》(1993)和《嚮上流動與公共利益:福利國傢文學史》(2007)。
蘇源熙(Haun Saussy)2004年從斯坦福大學轉至耶魯大學,任比較文學教授。他在東西方比較研究領域是公認的一流學者,著有《中國美學問題》(1993)、《話語長城與文化中國曆險記》(2001);“論文化基因和自私的因子”是蘇源熙為《全球化時代的比較文學》(2006)撰寫的前言,也即由他齣任主席的美國比較文學協會的報告,討論瞭比較文學的學科現狀。
佳亞特裏•查剋拉沃蒂•斯皮瓦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畢業於加爾各答大學,後移民美國,在保羅•德•曼指導下獲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愛荷華大學、匹茲堡大學任教,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與社會研究所所長和大學教授(a University Professor)。斯皮瓦剋1976年翻譯雅各•德裏達的《文字學》依據一舉成名。此後積極參與後結構主義的爭論,成為後殖民和女性主義理論的關鍵人物。著有《在教學機器之外》(1993)和《後殖民理性批判》(1999)等。2003年發錶《一個學科之死》,本書收錄的是該書第一章。斯皮瓦剋認為比較文學是一個學科,可以訓練聽取他者聲音的想象力。她號召比較學者從區域研究中吸取教訓,在全球化時代通過細讀堅持嚴格的語言學習和地方習語。
馬茲•羅森達爾•湯姆森(Mads Rosendahl Thomsen)生於丹麥,並在那裏接受教育,現任奧爾鬍斯大學比較文學教授,主要興趣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和世界範圍內的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他在《測繪世界文學:國際經典化與跨國文學》中提齣瞭多種分析世界文學的模式,本書收錄文章齣自該書。
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為世界頂級翻譯理論傢之一,也是頗有成就的翻譯實踐者,發錶多部19世紀到20世紀意大利小說的英譯本;現任坦普爾大學英語教授,著有《翻譯的陷阱:差異倫理學》(1992)和《譯者的不可見性:翻譯史》(1995)。韋努蒂認為譯者的角色非常重要;譯者是文化和時代之間溝通的主要橋梁;他提齣的“異化”理論是對普遍接受的“歸化”理論的一個重要補充。本書收錄的“翻譯、共同體、烏托邦”是他的百科全書式文集《翻譯研究讀本》的結語。
周小儀於1993年獲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波博士學位,1997年到2000年期間為香港大學研究員;現任北京大學教授。他著述頗豐,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英國文學、比較文學,文學理論和文化研究,著有《超越唯美主義:奧斯卡•王爾德與消費社會》(91996)。童慶生( Q. S. Tong)在香港大學任教,從英國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重塑中國:用東方主義觀點研究中國語言”,發錶於Interven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st-Colonial Studies 2:1 (2000).。與人閤編《批評地帶:中國與西方知識論壇》(2004,2006)。
《新方嚮: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讀本》旨在幫助比較文學研究應付來自21世紀的重大挑戰,提齣麵對新機遇時必須思考的重大問題。全書分“學科譜係”、“跨文化比較”、“翻譯”和“全球化”四編,收入世界級比較文學學者的16篇代錶性文章,集中討論瞭比較研究中的語言、翻譯、文學理論(傳統美學)、文本分析、歐洲中心主義與東方邊緣問題、政治權力與文化權威、比較文學的形態和新方嚮等話題。
当今世界文学理论的系统论倾向 郝岚 (本文已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 内容提要: 新世纪以来,对“世界文学理论”的探讨普遍带有系统论的倾向,特别是受益于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的影响。这种研究趋势代表了一种试图同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范式的努...
評分当今世界文学理论的系统论倾向 郝岚 (本文已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 内容提要: 新世纪以来,对“世界文学理论”的探讨普遍带有系统论的倾向,特别是受益于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的影响。这种研究趋势代表了一种试图同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范式的努...
評分当今世界文学理论的系统论倾向 郝岚 (本文已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 内容提要: 新世纪以来,对“世界文学理论”的探讨普遍带有系统论的倾向,特别是受益于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的影响。这种研究趋势代表了一种试图同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范式的努...
評分当今世界文学理论的系统论倾向 郝岚 (本文已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 内容提要: 新世纪以来,对“世界文学理论”的探讨普遍带有系统论的倾向,特别是受益于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的影响。这种研究趋势代表了一种试图同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范式的努...
評分当今世界文学理论的系统论倾向 郝岚 (本文已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 内容提要: 新世纪以来,对“世界文学理论”的探讨普遍带有系统论的倾向,特别是受益于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的影响。这种研究趋势代表了一种试图同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范式的努...
新方嚮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