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治,1948年生,广东阳江人。著有诗集《骆驼和星》、《梦想或忧伤》,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政治事件与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自治的海图》、《时代与文学的肖像》,自选集《娜拉:出走或归来》,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等。主编《20世纪外国文化名人书库》、《蔓陀罗译丛》、《流亡者之旅译丛》、《流亡者丛书》、《世纪散文丛编》等丛书丛刊多种。选编《绝望的反抗》、《野百合花》、《鲁迅档案:人与神》等数十种。
《烙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集体记忆》内容简介: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一个后来被称作“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庞大的群体,至1980年代消失。三十年问,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尤其在“文革”时期,这个群体中的成员唯因家庭出身关系,在政治上遭受不公正对待,甚至备受歧视,在读书、就业、迁升、调动、参军、婚姻等人生重大问题上璋碍重重,历尽坎坷。
《烙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集体记忆》特约来自全国的二十余位作者,其中有“钦犯”子女,有一般“狗崽子”,有文化人,有半文盲,他们分别忆述各不相同的身世故事,表达了对抗遗忘的集体意志,和社会变革的共同渴望。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关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专书。《烙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集体记忆》提供的私人生活史,是共和国历史的组成部分;除了历史学,对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社会心理学,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除了再次看到人性的现实面,我们还应当思考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用制度避免个人崇拜、小团体崇拜,时刻保持警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法制社会等等。毛犯得错误不在于他个人,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变成毛。不能把批判的焦点集中于毛,而应集中于当时的制度和领导集体,...
评分林贤治 六七年前,我曾问过中山大学历史系一位青年教师:什么叫“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瞠乎不知所答。从那时候起,我便起意要做一部关于这类子女的书,通过这本书,让人们记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这样一个庞大的族群,并藉此被遗忘的族群,了解一个已然...
评分之所以把此书推荐给书友,不是因为此书收入了我的一篇文章,而是因为见证了此书的出版的周折。有一时期,此书制作好的电子版在我手里,也出了清样,但最终还是没能经手出版,原因不说了,其实不用说大家也知道的。前些天收到从广州邮寄来的样书时,很是惊喜,毕竟能够面世了,...
评分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不久,老师发给同学一份需要拿回家让家长填写的表格。里面有一项是“成分”,家人说“当然填贫农了”。可从小看动画片吃冰淇淋长大的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填“贫农”。当时,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填“贫农”,我也就坦然接受了。后来,读书...
评分除了再次看到人性的现实面,我们还应当思考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用制度避免个人崇拜、小团体崇拜,时刻保持警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法制社会等等。毛犯得错误不在于他个人,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变成毛。不能把批判的焦点集中于毛,而应集中于当时的制度和领导集体,...
坦诚地说,这本书看得人很郁闷……
评分触目惊心
评分有点点累了,在可预见的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再读这样的书了,自觉已经非常了解那段历史。当然还是会继续收入。
评分"我把一切都献了出来,你莫斯科却轰我出去、驱逐我。你是什么东西,竟在我面前如此傲慢?……如果说我不再爱你,那也是你不爱我在先。"
评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政治运动及阶级斗争乃至高潮文革,俨然成为太多人的噩梦。“青春年华”被无情夺取,“人格尊严”被随意践踏。“身份”取代“人性”,成为一种遮蔽人性及展露人性的工具。这种民族劣根性在如今依稀可见,只是不再明目张胆“装混蛋”罢了。本书集体的回忆自然还缺少红卫兵等当时“红五类”专政优越派的回忆,同时2004年完稿的书到2010年才出版也算一种遗憾。20120103@162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