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香港作家陈宁向法国作家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的致敬之作。这位法国老先生在听完巴赫的赋格曲后,把音乐变奏的概念移植至文字,一则小故事可以幻化成九十九种不同的叙事风格。陈宁被格诺的文字迷倒,遥借此实验精神,延续风格的变奏,在方块文字里述说一则又一则生活小故事。
这一则则小故事或发生在香港、巴黎、台北、伦敦、上海……或抒写任何她感到兴趣的领域:音乐、文学、电影、饮食、感官……作者游离于时光隧道,不停转移视点,不断回溯记忆与经验,剪辑那些过往的韶光掠影,用典雅精致的文字,写出她这些年来的人生历练与漫游体会。
陈宁,笔名尘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毕业,英国艾塞克斯大学社会学硕士。曾任记者、编辑。曾旅居英伦、台北、巴黎、纽约。著有《六月下雨,七月炎热》、《八月宁静》。
读村上春树的文字,不由得让人想把脚步迈入咖啡馆去,有JAZZ的地方是更好。即使没有,来几首60年代的英文老歌也不错了。为什么,有人愿意把时间付给了咖啡馆呢?在香港女子陈宁的文字里,我找到了答案:“安静是谈不上了,是因为暖气、无线网络、喝不完的咖啡、同代人共处一室的安全感...
评分呵呵刚刚拍下来, 还是安静品味读者的心境吧, 也许经历才会感悟。。。共鸣吧。。。 我只想体味一下别样的生活才想读。。。 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南方周末》相关转载的吸引呵呵。。。安静等着书到,细细品读喽
评分发表于东莞时报2010年8月23日第C06版:文化·读工场 拥有奇特笔名:“尘翎”的女作家陈宁的《风格练习》问世。这是她向巴赫,雷蒙格诺乃至张爱玲致敬的最新作品。 起初巴赫创作了赋格曲,雷蒙格诺听完后灵感大发,后者尝试着把赋格曲中的变奏概念移植到文字里:一...
评分曾经听过,香港是文化的沙漠。 可是最近几年香港的作家作品大举进攻内地。 是我们以前不了解香港,还是内地的读者换了口味呢。我不想说谁比谁有文化之类的话。因为本就无法比较。
评分形式大于内容
评分生活中的小片段,回忆里的小景象,或这或那,人生不断行走在旅途中,没有标签不去比较,做匆忙世界中的自己。每段很短却足以说清心情,慢慢锤炼属于自己的文字风格,每次练习为了更好的前进。
评分很女性化,比较优美
评分还不错,信手拈来,心有底气。
评分最近偏好这类杂文。读了刘瑜又读了陈宁。都是巴黎纽约到处生活的人,又都是视野广阔心思细腻的人。刘瑜的字犀利且富有想象,而陈宁的则是温柔亲和的揭示生活的发现。都是让人有所受益的文字,阅读真不是件坏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