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九章,從國傢和地方、英雄和傳奇、動員結構、技術革新、勞動等不同方麵對1949-1966年期間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敘述與文化想象進行瞭多種角度的討論。在本書中,文學史始終處在和政治史或者思想史積極對話的過程中間。作者在強調瞭中國革命的正當性的同時,並沒有刻意迴避其經曆的麯摺,而是在整個民族國傢的現代化進程中探討其發生的必然性,這一討論也使本書進入瞭現代性的核心部分。
最初接触到“十七年文学”这一概念,是通过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尽管作者文笔十分克制,我仍然对书中描述的“政治对文学的摧残”感到愤怒,几欲弃书,但最终还是读完了此书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的部分。洪子诚先生“一体化”的叙述,更使我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深...
評分最初接触到“十七年文学”这一概念,是通过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尽管作者文笔十分克制,我仍然对书中描述的“政治对文学的摧残”感到愤怒,几欲弃书,但最终还是读完了此书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的部分。洪子诚先生“一体化”的叙述,更使我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深...
評分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初版于2010年,是当代文学史的又一部力作。蔡翔自谓:在新世纪进入学院体制工作后,才开始将自身经验和感觉进行知识化工作。因此,《革命/叙述》是他“知识化”的产物。蔡翔进入学院体制的转变,在于他自觉地尝试新...
評分学术的书,字字句句都是文本分析,在文学和社会政治之间构置起互文关系,以十七年文学为分析对象,讲述1949-1966年间“革命之后”的故事,从文本的裂隙中,描述社会主义的“生产装置”,透视其中的各种矛盾,以及压抑矛盾的正当性生产中,又如何生产出了无理性,结合历...
評分“风景”的再发现与“劳动”的再定义 《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是蔡翔的一部新作,书中曾借用柄谷行人“风景的发现”这一概念,柄谷试图借助此概念观察现代日本文学的形成。他的意思是,所谓“风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胜古迹,而是以往人们忽略而不敢正视的东...
五/六刷,唯一一本看得太多,以至於翻散瞭又重新買瞭一本的學術書籍。從學年論文到畢業論文到現在,似乎每次思考的問題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部分的答案。或許它確實存在各學科理論淺嘗輒止甚至引用粗糙的問題,但最為神奇的是,蔡老憑藉其感性的親身經驗、遠非精緻的分析,卻恰恰得齣瞭最接近於真實準確的結論,無論是曆史判斷還是文本分析。就連其點到為止的理論引用(如杜贊奇、史華茲、德裏剋、邁斯納)都模糊但極具啓發性地為許多研究指明瞭拓展方嚮。更為珍貴的是,蔡老作為從工廠走齣的工人,作為革命時代的親曆者,將其對於國傢、曆史、革命的熱情和理解完全地融注在每一次解讀、每一個判斷中,使得那些未經過精緻論證的句子都因經過真摯情感的中介,而抵達瞭一定的思想史的真實。崇敬蔡老,一位真正有曆史感的學者,一個與國傢休戚與共的人。
评分六星
评分讀起來好晦澀= =
评分文學文本與政治史、社會史、思想史對照,這幾者單論其一都很容易,放在一起又能論得很好就不簡單瞭。圍繞社會主義危機及對危機的剋服,重看當代文學特彆是十七年文學,有深度,有文采,有關懷,同類書中算最好瞭。
评分六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