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特里尔,1938年出生于澳大利亚。1962年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得历史政治科学一级荣誉学位,后来他获得奖学金去哈佛大学深造,并于1970年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他的老师有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著名历史学家、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等。
特里尔已出版数十部著作,其中大部分有关中国。1980年《毛泽东传》出版,随即被翻译成德文、意大利文、保加利亚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希伯来文等,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自译介到中国以来,畅销一百八十万册。
特里尔获得了美国重要的两项新闻奖,即美国国家杂志优秀报道奖和乔治•伯克纪念奖的最佳杂志报道奖。
近年来,特里尔担任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客座教授,2008年被任命为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公共政策学者。
美国著名学者兼记者、作家罗斯特里尔的名著《毛泽东传》,被誉为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最受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自登陆中国以来,已经累积畅销近两百万册,在国内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10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又隆重推出该书的名著珍藏版,以飨读者。
本次推出的珍藏版,对原著进行了更为细致和忠实的再现,行文旁征博引又不乏风趣幽默。在修正了一些上一版错误的基础上,该版本版式设计更为精美大气,并增加了多幅精美珍贵的照片。
有研究者认为,此次名著珍藏版的出版,必将推动国内当下的毛泽东研究热潮的继续深化,使人们看到一个从这种独特的角度描述和阐释的毛泽东,从而开阔视野,受到启发,并以自己个人的眼光、经历、立场出发,重新去理解、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出版业内人士也认为,该书将成为图书市场新的亮点,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名人传记热潮。
此书在史料上并无特殊之处,许多历史上幽微之处,都不尽详细,如富田事变。作者的主旨立意环绕于传主生平细事,凸现此位近代一人政治性格之养成:始于乡间少年的父权反抗,落笔于寂寞深锁的帝王生涯(父权的终极)。既有兵败落难、近于一命呜呼的不堪,亦有执掌生杀、置亿万人...
评分在众多的中国历史人物中,我感兴趣的只有两人,一是秦始皇,二是毛泽东。 我想,在毛泽东的内心深处,他那狂傲不羁的个性恐怕也只佩服那个两千年前的奇才,什么唐宗宋祖,一代天骄都看不在眼里,其余的王侯将相无非粪土鼠辈。 这两个相隔两千年的历史人物似乎在冥冥中有种契合...
评分何宇光、刘加英《毛泽东传》译本的错误与笑话 ——以该书引子中第一页的前四自然段为例 胡为雄 何宇光、刘加英二位所译、特里尔(Ross Terrill)著的《毛泽东传》(Mao:A Biography)的最新汉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按理说,这...
评分毛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很准确。一半虎气,一半猴气,这使得他像一个终生都长不大的孩子。对父权最早的反抗是每个男孩最早出现权力意识的时期。显然,毛也是,而且更为激烈。同时,他的少年成长逐步和中国当时的社会变迁发生了交集,使他走出山村,走向战斗。他的求知路并不...
评分很后悔买了这本书。虽然译的不错,文笔很好,看得很舒服,甚至有些引人入胜,但还是实在是不值得一看。至少49年后的部分不值一看。是不是外国人写的就更可信?就没有意识形态的立场?我看西方人也有立场。将毛泽东从“神”变成“人”就是更好?什么是人性的,往往弄成了七情...
幼年抗父,少年抗师,青年做过劳工、教师、新闻人(文笔相当扎实),中年履任广州国民党部长。国共破裂后,进军长沙时被地主逮捕,险遭枪决。逃命后自立山头,拉拢地痞,与中央李立三遥相对峙,并挖来了朱德。从莫斯科来的王明、博古顺水推舟,建政瑞金,毛当选主席,后又失势(疑似遭到软禁)。李德反围剿失败后,朱毛建军功、夺遵义,与张闻天一并上位。抗战期间结识江青、走上神坛、延安整风、搞垮张国焘王明、推出毛思想。之后便是赢得内战,建都北京,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另:翻译得有点硬,且语焉不详之处太多,隔靴搔痒,未能解馋,期待看到全本。
评分挺客观的一本书,不赞扬,不贬损,非常中肯。ps:对毛的书法着实不敢恭维,一副老子想咋写就咋写,管你看懂看不懂的态度充斥在字形中。
评分总体来说,本书的写作亦是功过参半。 在有据可查的史实和定论上,作者做到了不偏不倚,可谓: 极尽史料之探索,务求所述之客观。 然而在毛主席个人行为背后的一些微妙心理和动机的推断中,站在一个局外人兼美国人的身份和角度,作者仍不能抛除预设的立场,可谓: 大行春秋之笔法,惯出诛心之论调。 印象很深的一段是,作者指出毛主席是对亲人没有什么感情的人,举出的例子是当他的亲生儿子在朝鲜战场上,毛主席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悲痛。 作为一名美国人,他们不理解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绪内敛,以及那个年代的人为了革命献身的义无反顾,这倒也很正常。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晚年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舒舒心心地安享天伦之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评分总体来说,本书的写作亦是功过参半。 在有据可查的史实和定论上,作者做到了不偏不倚,可谓: 极尽史料之探索,务求所述之客观。 然而在毛主席个人行为背后的一些微妙心理和动机的推断中,站在一个局外人兼美国人的身份和角度,作者仍不能抛除预设的立场,可谓: 大行春秋之笔法,惯出诛心之论调。 印象很深的一段是,作者指出毛主席是对亲人没有什么感情的人,举出的例子是当他的亲生儿子在朝鲜战场上,毛主席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悲痛。 作为一名美国人,他们不理解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绪内敛,以及那个年代的人为了革命献身的义无反顾,这倒也很正常。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晚年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舒舒心心地安享天伦之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评分充满反叛精神的传统领袖,浪漫主义气质的建设者,民族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许毛泽东的形象太过复杂,一如毛泽东的时代,震荡了世界,而我们仍在余波中回味着那个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