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享誉中外、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哲学名著,也是一部中国学术的超级畅销书。它是根据一代哲人冯友兰在美国的讲稿整理而成的,并且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中国哲学简史》这个译本是英文版流传40年后,在冯友兰的指导下由他的学生涂又光翻译的。这是唯一一部由冯友兰亲自核定的译本,也是最权威的译本。
冯友兰(1895——1990),中国现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1920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师从杜威等名师,192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他毕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他是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学者,也是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之一。
对比了涂又光的译本和赵复三的译本,涂译本语言精炼,同时蕴含丰富,赵的译本罗里啰嗦,晦涩难懂,不知所云。涂译本我读了快十遍了,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感悟,难得的好书! “冯友兰先生作为中国哲学第一人,其当年代表作《中国哲学简史》以英文写就。后由冯先生得意弟子涂又光...
评分赵复三的这篇译后记,各家出版社经常把它删掉,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写得很好,也便于读者理解本书。特录于此。 =============== 赵复三的译后记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版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于一九四八年出版,迄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
评分哲学是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开始就讲明了他对哲学的性质与功能的思考。 他称哲学为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并且提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他借用“儒学是否宗教”的一小段论述将话题引入中...
评分废寝忘食地花了两天读完了冯友兰老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很受启发,对儒释道的发展有了清晰的理解。现把书中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儒释道是国粹哲学,细分可分为出世和入世。出世通常被认为是理想主义不现实不适用的,讲究超凡脱俗;入世就是现实主义的讲究很现实很实用的东...
评分相较于近乎厚上一倍的《中国哲学史》,同样为冯先生所著的简史一书,的确有些先生自序中自谦“小史耳,研究中国哲学,以为导引可也”的意思,然而先生也说“小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故而,择焉虽精而语焉尤祥也”。 1946年至1947年...
这本书读的不轻松。哲学思想本身过于抽象,理解非一两日之事,此为其一;书中大段引用古文时多半没有相应的注释,对缺乏古文训练的人来说很吃力,此为其二。一遍下来充其量也就泛泛而读,细致之处还有待日后有机会继续发掘。除去读者的问题,就作者的学识来看,此书没什么大的问题,起码我没发现有什么重要的遗漏,作为简史而言也精简的不错(把很多注释都精简了),前几章与最后一章有联系古今之意,阐述了作者对哲学研究的看法,也不免包括了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有较大的启发价值。
评分居然津津有味地看完了
评分很喜欢冯友兰先生的文笔和思想,身为泰斗却仍保持着必要的谦逊态度,这才是治学所应有的境界。“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沉默。”
评分西方哲学以“假设的概念”为出发点,中国哲学以“直觉的概念”为出发点。因此,正的方法(逻辑分析)在西方哲学中占统治地位,负的方法(不可说之论)在中国哲学中占统治地位。虽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等的哲学体系,都以正的方法为始,却都以负的方法为结论。但显然不能说明中国哲学成熟或高深,因为理学、心学、道家、佛学(尤其禅宗)的终极结论没有建立在严密的思维上,更像是凭靠直觉直接得出的结论。一门哲学,不终于负的方法,不能达到哲学的最终顶点;但不始于正的方法,则缺少哲学的清晰思想。 没有清晰思想的哲学,我更倾向于称之为“哲理”。
评分这本书我可是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看完的,形成了一点点关于中国文化史的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