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真的有用吗

上学真的有用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约翰•泰勒•盖托
出品人:
页数:211
译者:汪小英
出版时间:2010-9
价格:2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3516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教育
  • 美国
  • 文化
  • 教育学
  • 社会心理
  • 三联
  • 社会
  • JohnTaylorGatto
  • 教育思考
  • 成长路径
  • 学习意义
  • 儿童发展
  • 家庭教育
  • 教育现象
  • 现实反思
  • 教育价值
  • 认知发展
  • 学校作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上学”不等于“受教育”。我们不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碎片,而是要培养独立人格和思辨精神,以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你要努力寻找真正的自己,发现你的潜能,那会让世界大吃一惊。

作者简介

约翰·泰勒·盖托(1935-),在曼哈顿当了三十年老师,曲于1991年当选纽约州年度教师。同年,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开发表了辞职信,从此不倦地为学校改革而奔赴各地演说,行程长达三百多万英里。他的前一本书,《愚弄美国》(Dumbing Us Down)销量十万册。

汪小英,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2006年在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小学教育。现在做儿童图书策划,义务为移民工子女指导阅读并教授英语。有个十二岁的儿子,身为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受教育过程,支持非指导性学习,加入了不上学组织(unschooling-list@listserv.light-side.net)。

目录信息

目录
序:质疑学校
我在曼哈顿教了三十年书,好学校、差学校都待过。在漫长的教师生涯里,我谙熟了厌烦的滋味。
第一章 你对学校的认识全错了
强制教育像一只章鱼,每个人都难以逃脱它的触手。它将死记硬背奉为金科玉律,让人们相信被动的学习、零星的记忆是心智成功的最佳途径。这种习惯的培养是大生产式的教育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第二章 行走伦敦
在开放式的学习里,学生是积极的主导者,谁是老师、谁不是老师,都由学生说了算。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杂乱无章,但学校之外的生活就是这样。你要么写下你的剧本,要么就得当别人剧本里的演员。
第三章 兰开斯特的阿米绪人
威斯康星州政府痛恨阿米绪人对学校的抵制,试图使用警察迫使他们服从义务教育的法规,但是阿米绪人据理力争,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四章 大卫•沙诺夫的教室
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的总裁沙诺夫从小辍学,没钱、没家族背景、没文凭,九岁就在街上卖报纸。但是,在大街上学到的东西,学校里永远学不到。
第五章 赫克托们不是问题所在
像赫克托这样的孩子有数以百万,那些重要人物怀着宗教狂般的热情相信:必须不断击退非理性的、不可预料的人性冲动,并将之禁锢、使其失去魔力,只有这样,文明才能延续。但是,只有这一种选择吗?
第六章 圣地亚哥之路
西班牙的圣詹姆士墓地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来此朝圣,以此感受独立自主,与自然亲近,享受历史和文化,并让自己有时间反省。受到这件事的启发,我决心帮助孩子们完成自己的朝圣之路。
第七章 大规模教育的杀伤力
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里,灵活的人最有可能幸存,但是学校只奖励死板的、守纪律的人。任何学校能教的东西,在学校之外都能学会。学校关心的不是学习,“赢”才是。
第八章 教育是什么?
现在学校的主要目标是生产考试的高分,那其实毫无价值,从始至终,每一届美国总统的成绩都在中下水平。经验明白地证明了,考试成绩是无用的指标,常常让无能的人考中,有才干的人落榜。
第九章给孙女的信
孩子,这个月你就十七岁了,要离家上大学。但我要说:大学对你的前途其实并没那么重要,上或不上,学得好或不好都不重要。十年之后,你不会记得任何教授或是任何一节课,而真正重要的,大学里不教。
第十章 高地中学事件
我在纽约州的一个富家子弟学校演说,会场气氛正浓,忽然一群警察冲了进来,宣布集会到此结束。这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匪夷所思的事了,一直以为只可能发生在德国,至今我还想不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记
强制教育的大厦将倾,非常脆弱,它的致命之处是把各部分黏合在一起的胶水:作为教育目标的标准考试。这种考试鼓励造假、过早决定将来一生的成败,为此,作者邀请你参加“巴托比实验计划”。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们为什么要受教育?我们要受什么样的教育?这两个问题其实蕴含两个前提,第一,教育是被动的,我们只能接受;第二,教育本身的定义是模糊不清的,应该是有很多种理解。作者其实就是针对这两个前提提出了对当代学校教育的质疑。作者认为当代教育制度起源于普鲁士军事帝国,这...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书作者是针对美国的现行的学校教育提出批评的,也就是美国现存的公立学校制度。 美国自内战后统一以来,开始引进被作者痛斥的普鲁士学校教育制度,引进了德国北方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通过学校机构强行发生作用,生产出一大批无产者;没有家庭、没有土地的人,与宗教,传统...  

评分

这是我的读后感。从我自身来讲,由于工作前一直与社会隔绝,我觉得我浪费了三十来年的时间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之前漫长的受教育的过程只是为了换取一份谋生的工作。 现在孩子的童年期实在是太长了,到了工作才开始接触到真实的生活,之前他们被搁置在学校里记忆那些...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所讨论的有点像十年前韩寒等80后作家初出茅庐带来的争议,现在00后都出入江湖了。其中揭示的义务教育所带来的强化社会控制、蔑视个体天赋的问题,更多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现阶段的中国,虽然不用去讨论私立高校的高昂学费,却面对着更多的问题:应试教育、高考地域限制、高校水平下降……

评分

批判性思维,值得借鉴。

评分

很犀利。。

评分

看了更不想上学!各个层面分析得头头是道,只是有点烦拿那些名人来佐证。

评分

批判性思维,值得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