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女,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发表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学术专著《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上海文学》《中国图书商报》等学术期刊、报刊发表论文和专栏文章多篇。获“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和“《南方文坛》2009年度优秀论文奖”。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为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中国在梁庄》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
该书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留于“形式”……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显现出来。
通过此书,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其实看完何伟的书之后一直很诧异,外国人都能花时间和精力把中国看得那么透彻,写得那么精彩,为什么我们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反而就写不出这样的作品呢?为什么我们的作品总是缺乏像何伟他们那样扎实的跟踪调查和田野研究呢? 梁鸿的这一本书,可是说是国内难得的田野调查出来的...
评分以一个解密者的身份进入故乡 ——读《中国在梁庄》 范典/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和人口是不可避免的话题,饥荒年代、土地改革、春运大潮……都与作为城市相对应面的农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在梁庄》这本书是作者梁鸿从城市回归农村、从学术体制重投生命本源的一...
评分先记录一句话:无论你本人对人类生存持何种态度,都要懂得唯有对大自然亲近的态度才是立身之本。——《遥远的房屋》,美国自然文学作家亨利贝斯顿散文集。 “只有和自然融为一体时,生命的意义、人类生存的本质形象才显现出来,在那里,人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更...
评分家乡,一个让人心灵柔软的地方 文/狄大人 读这本书时,我经常忘记了时间的流动。因为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能在我的身边找到。我不是读者,我是一个聆听者。 真实。 这是我对此书的第一印象。它的...
评分休憩163rd,出梁庄记算是修行,而这本只能算休憩,彼时梁鸿文笔功夫较一般是次要的,主要在于这本书的几大内核,上访的父亲,留守儿童,农民工性苦闷,都是被说的很透的话题了,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和林白的妇女闲聊录都是针对专题做的非常透彻,入情入理,极富感染力的书。有出梁庄记珠玉在前,对这本书实在兴致不大。
评分在地坛呆了一上午一个字一个字读完的。清明又回老家上坟,所感所触皆如此。但在乡村一切故事都会用一种淳朴的戏剧性表现出来。也许是自己从未身在其中,只知那是根吧,觉得这一切如地坛古树一般远又近。
评分《故乡天下黄花》往南稍移,少了黑色荒诞,多了善良温情。但都是已失落民歌的文明核心地带的人生戏剧。太多方言、人像、进城境遇乃至生态变化是自己非常熟悉的。这并不是富有创新的学术杰作,也非公知推荐的醒世之作,她就是一个出梁庄的孩子在一个人生阶段寻找家园的自我拯救
评分读完最大的收获是:在城市里看到建筑工,清洁工,大楼保安都会想到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家庭,有着父母和妻儿,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故事。
评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