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收作者20世紀50年代中期撰寫的8篇論文,對魏晉至唐代之經濟及階級關係、工匠身份的變化、南朝寒人的興起、拓跋族的漢化過程、科舉製的萌芽諸問題詳加論證和闡發,獲得一係列重要結論。《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則收入作者1958至1982年間論文15篇,分彆對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製度、社會階層。中西交通、宗教等專題,詳為論證。兩書均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此次一並收入《唐長孺文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豁然開朗
评分治學的標準,沒有任何多餘的文字,點到即止,卻可迴味良久。其實唐行文有個很好的優點,就是引文後做一個很直白的概括,這在當今學者中卻很少,雖說閱讀這類作品的讀者有一定的學術水平,但畢竟是古文字,每個人的理解會有差異,把自己的理解說齣來(唐也不一定對),可以更好的學術交流及啓發思維。 從小處即可看到大師風範。
评分看瞭幾篇,有些以後作為參考。
评分唐長孺先生真可為義寜(陳寅恪)之後魏晉領域的祭酒,這本書收錄瞭其五六十年代一係列論文,涉及領域頗廣,種族,典章製度,哲學等,依我之愚見,以趙至談曹魏士傢製度之嚴苛一文真可以說是奇文,堪與陳寅恪先生《桃花源記旁證》並談,而拾遺中質疑陳寅恪先生此文章讀來更是讓人拍案,嘆其精湛考據功力.可惜魏晉雜鬍考和護調製等文章略而未讀,實在提不起興趣瞭,也是愧對先生瞭.
评分相較於周一良,唐氏更是純粹意義上的史學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