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悦(1889—1961),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191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科部哲学科,在研究宗教哲学、文学的同时,对日本、朝鲜的民艺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开始对之收集、整理、研究。于大正十五年(1926)与富本宪吉(1886—1963)、河井宽次郞(1890—1966)、浜田庄司(1894—1978)联名发表《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旨书》。1936年创办日本民艺馆并任首任馆长,1943年任日本民艺协会首任会长。出版有《柳宗悦全集》等著作。1957年获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劳者”荣誉称号。
《工艺之道》阐述了何为工艺之美、何为正宗的工艺、工艺如何被人们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柳宗悦先生最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论文集。
日本至今保留着鲜明的 民族传统与手工技艺,柳宗悦先生功不可没。他提出“民艺”的概念,努力改变人们崇尚美术而轻视工艺的倾向,认为工艺蕴藏在民众之间,民众的无心之美、自然的加护是美之源泉,而非个人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工艺之美必须与用相结合,必须具有服务意识。柳宗悦先生的阐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不失其价值。透过他的视角,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
我是带着满腔的踌躇回家过春节的。上学期的田野调查课里,看到人类学家们在田野中访寻、记录下那些即将消失的生活方式使我自己也跃跃欲试。我想到自己家里名声在外的皮影戏,我开始在书籍、报刊和新闻中寻找关于家里皮影戏的蛛丝马迹。写调查提纲的时候,我想象着冻得瑟瑟发抖...
评分工业设计师是在器物中修行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是柳宗悦,日本民艺研究者。 他在书中提出的观点: 1.工艺之美来源于使用,因为物品被生产出来就是为人类服务的。 2.美的最高境界在于遵循自然之道。 3.机械化的工业生产无法带来美。 4.工艺和美术是两个概念,前者是集体为民众的...
评分 评分我觉得我可能不适合看书,但是一定要看的话,我的性格可能更适合看小说。 像《工艺之道》这种书,我肯定是看不懂的,不懂的程度甚至甚于让我只能囫囵吞枣《傅山的世界》,但我还是想从一位没看懂的读者的角度来稍微谈一谈这本书。因为作者一开始的语气就让我有些不舒服,所以...
评分读前半本时,觉得字字珠璣,中間有點讀不下去,可能因为純理論/論文集,堅持讀完。 作者觀點不僅可應用在工藝上,對其他行業,個人價值觀,亦有啟發。摘錄了一些詞語句子說明: 自然、古雅、無想之美 坦率、自然、單純 工藝之美在於無我 脫離我執的境界 焦慮的心境下不可...
美术越是迫近理想就越美,而工艺则越接近现实便越美~~柳宗悦学哲学出身,又包含很多宗教的内容,其实读起来是有些吃力的。倒不如他笔下那些质朴的工艺之道的传承者那版可爱了。
评分这本书是真正的悟道之作,远远超越了工艺本身,作者真了不起。
评分翻译良心。
评分推荐,翻译扣分。如果对工艺从业者,就算瑕不掩瑜,可力荐。美术与工艺的区别如同恋爱与婚姻之区别,前者个性张扬苦心孤诣,后者不着痕迹,幸福信手拈来。全书的宗旨很统一,无非几点,洋洋洒洒了340多页,语言略有重复可想而知,但读得还算有味。少见有对工艺本质和灵魂的剖析,从“用”说起,到摒弃个性,谈到了人与物之间相互适应乃至相互将养的关系,让我感触良多。之后上升到哲学和社会制度的讨论,我虽同意,但阅读体验不及前半部分。另外喜欢书后所附对一些艺术品的展示与作者的讲解,看起来感觉很心安。原来,真正的工艺,和幸福有关,握在手中应当平和踏实,仿若无物但重如千斤。
评分推荐,翻译扣分。如果对工艺从业者,就算瑕不掩瑜,可力荐。美术与工艺的区别如同恋爱与婚姻之区别,前者个性张扬苦心孤诣,后者不着痕迹,幸福信手拈来。全书的宗旨很统一,无非几点,洋洋洒洒了340多页,语言略有重复可想而知,但读得还算有味。少见有对工艺本质和灵魂的剖析,从“用”说起,到摒弃个性,谈到了人与物之间相互适应乃至相互将养的关系,让我感触良多。之后上升到哲学和社会制度的讨论,我虽同意,但阅读体验不及前半部分。另外喜欢书后所附对一些艺术品的展示与作者的讲解,看起来感觉很心安。原来,真正的工艺,和幸福有关,握在手中应当平和踏实,仿若无物但重如千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