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郁,2009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长期从事鲁迅和现当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百年苦梦》、《张中行别传》等。
本书为散文随笔,主要内容涵盖了五四时期在京漂泊的“文青”、“京派”及其传承等,并对王国维、老舍、章太炎的众弟子、王小波等人的成就作了品评。让当代青年听到“五四”的声音,是本书的主线。
作为一本包括14篇随笔的书,本书有一个副标题《从上世纪初到本世纪初呐喊之后的徘徊与挣扎》 个人理解,孙郁先生认为,从上世纪初到本世纪初,我国知识分子在呐喊之后处于徘徊与挣扎状态,陷在一个走不出去的门之中。其实,中国知识分子至今不是还在门之中吗? 个人特别喜欢第...
评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文化学者孙郁用他的思索和感悟,在当代青年心中点起一盏灯。凭着这盏灯,不甘于麻木与浮躁时代的青年,足以超脱世俗,使思想层面上升到一个高度,实现与“五四”文化大师的跨时空对话。 从小到大,心所向往的已有太多,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
评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文化学者孙郁用他的思索和感悟,在当代青年心中点起一盏灯。凭着这盏灯,不甘于麻木与浮躁时代的青年,足以超脱世俗,使思想层面上升到一个高度,实现与“五四”文化大师的跨时空对话。 从小到大,心所向往的已有太多,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
评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文化学者孙郁用他的思索和感悟,在当代青年心中点起一盏灯。凭着这盏灯,不甘于麻木与浮躁时代的青年,足以超脱世俗,使思想层面上升到一个高度,实现与“五四”文化大师的跨时空对话。 从小到大,心所向往的已有太多,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
评分作为一本包括14篇随笔的书,本书有一个副标题《从上世纪初到本世纪初呐喊之后的徘徊与挣扎》 个人理解,孙郁先生认为,从上世纪初到本世纪初,我国知识分子在呐喊之后处于徘徊与挣扎状态,陷在一个走不出去的门之中。其实,中国知识分子至今不是还在门之中吗? 个人特别喜欢第...
在郑州火车站看的
评分觉得写得有点浅,范儿倒是够了,但是就是挠了个痒痒,不痛快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文学与文化评论集子,但巴黎那个部分多余了应该删去。对王小波的理解很有见地。评介绍兴会馆时期的鲁迅之作更是将一个甘为“中间物”的半明半暗于传统和现代间的矛盾的学人心态写得极生动。孙郁老师一直以鲁迅为坐标警惕学院的匠气对自己的腐蚀,他虽常说自己的文字无非是些面目可憎的东西,然在我这个读者看来,却是跳脱了体制话语的束缚而自成风致的,且分明能透出一个“学者的人间情怀”。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文学与文化评论集子,但巴黎那个部分多余了应该删去。对王小波的理解很有见地。评介绍兴会馆时期的鲁迅之作更是将一个甘为“中间物”的半明半暗于传统和现代间的矛盾的学人心态写得极生动。孙郁老师一直以鲁迅为坐标警惕学院的匠气对自己的腐蚀,他虽常说自己的文字无非是些面目可憎的东西,然在我这个读者看来,却是跳脱了体制话语的束缚而自成风致的,且分明能透出一个“学者的人间情怀”。
评分几近专业评论,有关怀有功底,虽则我不是特别有感觉。最好的是王小波和老舍那两篇,这真正读到入肉才写得出来。法国那篇没什么意思,翻翻就是。其他基本上都是围绕五四一代的思想发挥,只是他绕来绕去都是阐述基本问题,没有新的东西,所以为什么他自己说这本书要叫走不出的门呢?寄望于以后比他出色的青年才俊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