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办《中国》

丁玲办《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王增如
出品人:
页数:266
译者:
出版时间:2011-2
价格:2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02008432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丁玲
  • 知识分子
  • 历史
  • 知識份子
  • 期刊
  • 文学史
  • 外借
  • 凤凰
  • 丁玲
  • 中国
  • 女性作家
  • 现代文学
  • 1930年代
  • 社会现实
  • 文学期刊
  • 女性主义
  • 出版史
  • 左翼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将《中国》创办的过程,以及办刊过程中遇到的经费问题、编制问题,与中国作协的关系问题,以及牵扯到的相关人员的文艺思想的分歧、丁玲与作协相关人员的历史矛盾和现实矛盾、杂志内部的纷争等一一写出来,并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记录。从书中,读者不仅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创办的始末,了解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文化体制下一本杂志创办和传播的方方面面,也可以了解丁玲晚年的文艺思想,以及当时文艺政策的变化发展和文学创作本身的暗流涌动。总之,该书无论对于丁玲研究还是《中国》研究、乃至八十年代的文艺思潮研究和文化体制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外书中有很多珍贵的图片。其中胡锦涛给丁玲的信的扫描照片,习仲勋写的肯定丁玲文艺思想的批示的扫描照片,李锐给丁玲祝寿的手书诗歌等等。

作者简介

王增如,1950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上山下乡到北大荒。1982年调中国作家协会,作丁玲秘书,后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作家出版社,《作家文摘》报社工作。编审。2010年退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传记文学《剪柳春风——丁玲的故事》,《无奈的涅槃——丁玲最后的日子》、《丁玲年谱长编》(合作)、《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合作),编辑《左右说丁玲》等。

目录信息

目 录
引 言1
第一章 酝 酿3
1. 大年初一:步上“九重天”4
2. 新老作家的关系问题被关注5
3. 魏巍提议:老作家牵头,办一个刊物!10
4. 丁玲心中燃起两把“火”13
5. 办刊报告提出:自负盈亏,不要国家补贴19
第二章 紧锣密鼓25
1. 唐达成答复:党组的同志们是同意的,这点是明确的26
2. 编委会32
3. 丁玲一天写出十封约稿信37
4. 期刊不能如期登记,卡壳了44
5. 躲避祝寿湖北行48
6. “骑虎不下”,改出丛刊53
7. 第一次编委会54
8. 盛况空前的创刊招待会59
9. 丁玲献给创刊号《一代天骄》69
第三章 在风口浪尖上75
1. 两封致友人书信76
2. 终于拿到了期刊登记证79
3. 1984年12月我的几则日记81
4. 作协党组的态度86
5. 与陈登科的一次谈话91
6. 第四次作代会95
7. 创刊号103
8. 遇罗锦与刘晓庆同时出现在《中国》上106
9. 从北大荒借来110万111
第四章 祸起萧墙117
1. 《瓜棚豆架》起风波118
2. 舒群火了127
3. 十二道“金牌”召不回130
4. 匆匆一瞥过延安135
5. 丁玲委曲求全晤舒群137
6. 刘绍棠去意已定141
第五章 踽踽独行145
1. 三次报告,两大难题未解146
2. 黎辛感到委屈152
3. 金瑞明靠不住157
4. 求助习仲勋159
5. 拿不到当红中青年作家的稿子168
6. 雷加也要淡出176
7. 与新华书店总经理探讨刊物发行179
第六章 在丁玲主编的《中国》上185
1. 对两位老友的深切纪念186
2. 华山的绝笔作《青青海罗杉》190
3. 舒群的《毛泽东故事》194
4. 写给马思聪的《天问》被撤下199
5. 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尔与西蒙204
第七章 夕阳似火209
1. 心系《在严寒的日子里》210
2. 在医院中(一)213
3. 在木樨地最后的两个月220
4. 雷加只同意挂个名223
5. 在医院中(二)227
6. 与陈登科来往的几封信232
7. 寄厚望于牛汉238
8. 牛汉谈丁玲与《中国》242
附录一 《中国》创刊号:编者的话246
附录二 《中国》备忘录——终刊致读者248
附录三 《中国》全部刊期目录254
后记266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国》到底有什么价值?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可说的是,当年,它发表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它被停刊后,北岛等作家愤而退出作协。 丁玲,很多人认为她是马列主义老太太。其实,她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她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迄今都有剥离灵魂的作用。只是,造...

评分

《中国》杂志是著名作家丁玲毕生最后的事业,是当时中国纯文学一片重要的阵地,王小妮、杨炼、铁凝、残雪、多多、周梅森等,都曾得到过这本刊物的扶持。它一度取得了极佳的销售业绩,成为号召年轻人的一面旗帜,然而,随着丁玲的逝去,它最终还是停刊了。 《中国》的停刊,标...  

评分

《中国》到底有什么价值?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可说的是,当年,它发表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它被停刊后,北岛等作家愤而退出作协。 丁玲,很多人认为她是马列主义老太太。其实,她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她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迄今都有剥离灵魂的作用。只是,造...

评分

《中国》到底有什么价值?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可说的是,当年,它发表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它被停刊后,北岛等作家愤而退出作协。 丁玲,很多人认为她是马列主义老太太。其实,她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她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迄今都有剥离灵魂的作用。只是,造...

评分

《中国》到底有什么价值?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可说的是,当年,它发表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它被停刊后,北岛等作家愤而退出作协。 丁玲,很多人认为她是马列主义老太太。其实,她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她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迄今都有剥离灵魂的作用。只是,造...

用户评价

评分

丁玲不简单。

评分

丁玲不简单。

评分

当以读八卦的心态读历史,那些名字就变成了鲜活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

评分

文笔本身一般,但史料翔实。如丁玲这样的当时文坛如日中天的大作家尚且如此狼狈,也就不怪乎今天目见的一切了。

评分

因读李辉《绝响》一书而购此书。作者为丁玲晚年秘书,在陈述历史事实时,虽不免有一边倒嫌疑,但其陈述的文坛山头主义仍为认识那段历史提供了极好的记录。在书中,提到了83-84年提出的整党、清除精神污染,和当下的新整风运动何其相似。当年之时现在已经被当做了逆流,那当下的政策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