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于1986年12月15日至1996年4月15日任《读书》编辑部编辑,当时的《读书》杂志正处于黄金时期,堪称中国思想学术界动态的晴雨表,一度为国内读书界瞩目的中心。书稿以《读书》编辑部的日常事务、编著往来为中心,从作者个人的角度,记录了当时与《读书》发生往来的知识界的种种情况。书稿以编辑部日常活动、编著往来等为主要内容,但并非简单的工作日志,而是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既有叙事,亦有议论和感想。对于一些过世的老学者,本书的一些相关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则具有言行录的性质,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书中另收入人物照片、往来书札等插图近五十幅。本书为《〈读书〉十年》系列的第一本。第二本(1991年—1993年)、第三本(1994年—1996年)将陆续出版。
好歹买了两年了,因为带了扬之水老师与沈昌文先生的签名!哈哈,一直没舍得翻。以下是简单几个节点片段的笔记: p25谈邓 p29谈胡耀邦 ,看来还是比较关心政事的。 p32买书与丈夫商量。对比当时书籍的价格,现在的书其实还是便宜太多了。 p41:勃来希脱:模范是好的,但...
评分最美好的生活 《<读书>十年》是扬之水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六年这十年间在《读书》杂志做编辑时写下的日记。 “《读书》十年”这个书名,既是指在《读书》杂志工作的十年,也是心无旁骛读书的十年。三大本日记所勾勒出的生活让人无限向往:与众多知名学者交往,编杂志,逛书店,...
评分写的是作者在1986-1990间担任《读书》编辑的事,一个日记本。 看了五分之一,觉得全看完了。 印象有三点: 1、读的书很多,买了很多书。是我要做的。 2、群英会。过得很充实、丰富多彩。采访名人、读书服务日、爬山、交流心得,与赵箩蕤、钱钟书、季羡林,《读书》里的各个编辑...
评分好歹买了两年了,因为带了扬之水老师与沈昌文先生的签名!哈哈,一直没舍得翻。以下是简单几个节点片段的笔记: p25谈邓 p29谈胡耀邦 ,看来还是比较关心政事的。 p32买书与丈夫商量。对比当时书籍的价格,现在的书其实还是便宜太多了。 p41:勃来希脱:模范是好的,但...
评分早先读书,偏好小说,一目十行,兴趣完全集中在情节的曲折生动上。后来又喜欢读史论之类的东西,读到一针见血处,不免拍案叫绝。近来却逐渐喜欢上年谱、日记、笔记小说等一类书籍。这些书表面上很枯燥,有点流水帐的味道,但读多了,别有一种趣味。 扬之水的《<读书>十年》,是...
他们咋这么有钱,吃个饭动不动就一两百,人均二三十,八十年代哪!
评分扬之水忠厚得不像个女人啊~~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她的。周末终于放松了一下,周本纪今晚估计能结了。
评分在八九问题没有真正放开的情况下,大陆出版的任何回忆八十年代的书籍都要警惕其虚饰和避讳的成分。至于日记是不是适合生前出版,这个就不用讨论了。
评分逝去的斑斑剪影
评分从《终朝采蓝》开始看扬之水的,比较晚,其时她的文风已经很成熟了,后来的《奢华之色》语言更精简,惜字如金。现在回头看她80年代的日记,觉得很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