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
英國作傢。在小說領域,以其非綫性敘事手法産生瞭重大影響。伍爾夫以小說創作最為人知,其中尤以《黛洛維夫人》(1925)、《到燈塔去》(1927)兩篇為甚。小說創作之餘,她還就藝術理論、文學史、女性寫作、權力政治等主題提筆書寫,拓展文脈。作為一名優秀的文學批評傢,伍爾夫嘗試過多種形式的自傳體創作形式,以繪畫手法構思短篇虛構作品,並且,終其一生與親友往來通信,纔情卓然。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英國著名女作傢,意識流小說傢的代錶之一。《達洛衛夫人》是她的代錶作。 《達洛衛夫人》描寫瞭一位議員夫人一天的活動過程。全書以主人公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為樞紐,突齣地塑造瞭兩個截然不同的典型:代錶上流社會及習慣勢力的“大醫師”布雷德肖和平民齣生的史密斯;同時對當時英國社會的上層階級中形形式式的人物做瞭入木三分的刻畫,讓讀者領略到典型意識流小說的各種特色,並以其“一天寫盡一個女人的一生”的藝術功力,淋灕盡緻地展現瞭這部作品的獨特性,同時還告訴人們,意識流小說並非僅僅是藝術技巧的創新,它們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會意義。
呃,GY姐让写书中的女人,一下子就想到了伍尔夫。 然而到底没那把笔力,写出来的简简单单,少了应该的蜿蜒。 于是,发到这儿来,算是纪念这个学期和这个奇女子的一场相逢。 ============= 前些日子在看伍尔夫。 又一次读那本《达洛维夫人》,伍尔夫的书,随着年龄的增长,...
評分看完Virginia Woolf的Mrs Dalloway已经有一段时间;书是从头到尾没有分章节,而且又是几乎纯意识流,读起来颇为吃力,于是读完之后困惑之下又多读了两遍。但是知道听了Avril Lavigne的新歌Here’s to never growing up之后,才突然心有所感,才想起来再回来写一点东西。用如此...
評分看完Virginia Woolf的Mrs Dalloway已经有一段时间;书是从头到尾没有分章节,而且又是几乎纯意识流,读起来颇为吃力,于是读完之后困惑之下又多读了两遍。但是知道听了Avril Lavigne的新歌Here’s to never growing up之后,才突然心有所感,才想起来再回来写一点东西。用如此...
評分“居家天使”克拉丽莎·达洛维,一朵力求尽善尽美的“英伦玫瑰”。当玫瑰决定亲自去买花,思想的幻影与生活的真实之间就被模糊了界限。当芦苇都会因为思考而保有了折断前的全部尊严,被当做点缀的女人一路暗中披荆斩棘,才能不动声色的让一场宴会妆点了枯萎中的自己。 而这不...
“達洛衛夫人說她自己去買花……”這或許會是我最念念不忘的一個小說開頭,配閤著《時時刻刻》中妮可在沙發上抽煙咬筆思考的模樣,隻覺內心一片純粹,仿佛身處多少年後野草蔓生的倫敦荒野,仿佛麵對“為眾生悲哀嘆息”的大海波濤,默然體會著達洛衛夫人的內心掙紮矛盾——她那麼慌張地準備晚宴,高潮時分卻悄然躲進鬥室,當然我們能夠料想到她在聽到死訊之後的反應(“密布的生銹的鐵釘刺穿他”;“頭腦裏發齣重濁的聲音”),但是作為宴會的主人,作為唯一的真理化身(這點帶有福樓拜小說的味道),她的苦痛心情又何嘗不是一種聖母般的“身體力行”,也如同電影中妮可所說“達洛衛夫人不能死”,伍爾夫讓達洛衛夫人活瞭下來,讓狂人的真諦在賽普蒂默斯上體現,這讓後世讀者無心責怪或懊悔書寫計劃的變更,更多隻是驚嘆印象主義的土壤是如此豐饒且多情。
评分一個導演給我說,最後發現沒有故事纔是永恒的。他每當沒有故事欲望時,就看《追憶似水年華》,每當故事看吐瞭時就看《追》。我認為意識流越來越有價值,當代性越來越強是因為我們的生活趨於虛無飄渺時,纔能更加理解意識流的珍貴啊。
评分因為看完The Hours。2012.04.14 — 2012.04.30.Dalloway的躲藏與趨於完美,使她華麗且不安的度過半個人生。“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輕,卻又難以形容地老邁。她象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時又置身事外,袖手旁觀。”如果她能逐漸參悟那個同死亡青年休戚相關的夜晚,便可粉碎高傲的自己,悲憫的迎嚮過去。
评分一開始非常怕讀意識流小說。但是後來讀瞭伍爾夫,真心為這個女人強大的思維震撼。有的人的大腦裏真的能裝下一個宇宙。
评分欣賞不來伍爾芙的意識流,但是她在某些方麵還是很值得敬佩的,能夠將一天裏的事通過心裏描繪延伸齣兩百頁的篇幅,實在是很厲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