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1893-1980),号煨莲(William)。福建侯官人。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先后就读于卫斯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协和神学院,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神学学士等学位。1923年回国,被聘为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任大学文理科科长,先后兼任历史系主任、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院文科主任及导师等。创办《燕京学报》,并以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主任总纂哈佛—燕京学社《引得》64种。1946年春赴美讲学,1948至1968年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系研究员。1980年在美国去世。其学术名篇有《考利玛窦之世界地图》、《礼记引得序》、《春秋经传引得序》、《杜诗引得序》、《〈蒙古秘史〉源流考》、《破斧》等。所撰《礼记引得序》于1937年获法国巴黎茹理安(一作儒莲)奖金。主要著述见《洪业论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52年)。
洪业钟情于杜甫其人其诗,故于杜甫的相关研究用力颇深。Tu Fu: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迄今为止仍被公认是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的最重要著述。此书可与已故北大教授陈贻焮完成于1988年的三卷本《杜甫评传》并称东、西方杜甫研究的杰构。
“杜甫的一生是一个不能避免的悲剧,尤其因为当时封建的统治阶级只把诗人看成是它的清客和帮闲,看成它的点缀,从来不能容忍他充作人民的喉舌,谁的诗歌里有人民的声音,谁的生活便会受到冻馁的威胁。现在,一切的情况与从前迥然不同了,我们的新中国会有更多的人民的诗人产生...
评分【說明】最近寫畢業論文,要求找篇3500字的文獻翻譯一下。本來想不如隨便拉一篇已經有中文譯文的語言學論文、把譯文paraphase一下算了。前幾天在上海圖書館網站上亂搜,卻意外地就搜到了這本嚮往已久的書。且是和自分的論文主題有關係的,便大膽地借出來、翻譯了導論的前3500字...
评分洪煨莲先生此书原是外文,译者将之译成中文。此书以史为线索将杜少陵五十九年时光及诗作演绎了。我读后对杜诗及其所处历史之大环境有了更深的体会。唯憾者,此书译者未将洪氏外文译诗附上而径用杜甫原诗,无法见到煨莲先生对杜诗翻译就不知先生对诗翻译时的理解。
评分才看了个开头,立即就被吸引住了,层层推理,层层求证,学术著作写得如此精彩,实不多见。可喜的是译者,不是单纯的翻译,而是对传主和著者也有所研究,时时在译注里提出自己的见解参与辩证,形成另一种参照和印证。这本书买的是一版二印,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评分“杜甫的一生是一个不能避免的悲剧,尤其因为当时封建的统治阶级只把诗人看成是它的清客和帮闲,看成它的点缀,从来不能容忍他充作人民的喉舌,谁的诗歌里有人民的声音,谁的生活便会受到冻馁的威胁。现在,一切的情况与从前迥然不同了,我们的新中国会有更多的人民的诗人产生...
杜甫传因为考虑到大众读者和专业读者程度不同,原书似乎是分本文和子注?(中译本的体例我就没搞懂,看评论才知道原来文中引诗在原书中其实是译诗,本来还想看看译得如何呢)本文的有些表述和推断的确有点简单了(但当然不妨碍它的许多伟大创见),子注(中译本页下注)则专业性超强。写《杜甫》本为译介杜诗,译诗无闻,《杜甫》传世;《杜诗引得》不见学人推广,《杜诗引得序》倒大名鼎鼎,真可谓无心插柳。又是一本叹服前辈学人之书!
评分洪业的杜诗英译没保留,《杜诗引得》里的罗马数字序号倒保留下来了,怎么想的呢?
评分二十世紀西方世界介紹杜甫最翔實最客觀最飽含深情的研究專著,可惜回傳到中文世界太晚,以至於有些當時看來絕對是超前的研究方法在今天看來被低估。四年前準備閱讀的英文版現在還躺在書櫃。。#馬上學術#004
评分没细读 哎。继续努力。
评分读完好几天,脑子里总是蹦出秋兴八首中的句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