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枫,1956年生,四川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诗化哲学》(济南,1986年)、《拯救与逍遥》(上海,1988年)、《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上海,1994年)、《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诗化哲学》本书站在东方文化的立场,对西方20世纪大思想家的思想传统进行清理,当时在上海三联书店一出版,即被誉为国内第一部对西方大思想家解读的经典式基本读物,畅销学界。
《诗化哲学》全书以人物为纲,包括了20世纪最重要的几位思想家,比如俄国的舍斯托夫、瑞士的卡尔?巴特、德国的舍勒?布尔特曼、朋霍费尔、默茨、海德格尔、卡尔?拉纳、穆尔特曼、瑞士的曼、汉斯?昆、巴尔塔萨、美国的尼布尔等,作者在写作中渗透了自己的东方学术立场,表达一种经过自己深思和理解择其关键思想,在解读式介绍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着对中国文化思想的探讨。
全书文笔优美流畅,作者各择以上思想家的关键思想,重要著作,核心问题,次第从容道来,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知人论世,见微知著,极见作者功力。
《诗化哲学》的修订重版将会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
看着诗哲们穷尽一生的努力寻觅人生的意义,心生佩服。 在他们为科技时代的人们精神荒芜、无家可归而担忧不已的时候,人们却似乎还没有醒悟过来。 绝大部分人不曾感到生命的虚无,不曾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曾掂量生命的重量, 他们只是活着。 吃喝拉撒睡,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
评分哪里有贫乏,哪里就有诗性 ——海德格尔 刘小枫的《诗化哲学》评述了德意志浪漫派的家史,虽然浪漫主义于英美法德均不乏影响,但刘氏仍将其视作独属于“德意志”的精神传统,这种...
评分浪漫主义思想史家马丁·亨克尔写道:“我们可以把浪漫主义概括为‘现代性(modernity)的第一次自我批判’。” 德国浪漫美学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学派,而是一种思想传统…… 宗白华教授曾有一次对我谈到,只有德国精神才真正禀有浪漫气质。 德国浪漫精神自始就显得深沉、内向、...
评分 评分本书主旨的关注点在于人的价值问题,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反思,进而通过对思维与存在的形而上哲学批判,确立研究无限与有限,关于人的价值及意义问题。即通过追思人生的诗意,人的本真情感的纯化,给处在非人化境遇中的人们给予启明。 本书加上序论共七个部分,我把它划分为两个部...
两次尝试阅读此书,真的读不懂,放弃了,读了加起来可能一半多点,似懂非懂。
评分“文化热”背景下的现代性表述,某种程度上敏锐地捕捉了现代性危机的状况,高于同时代的文人哀怨。但是又执着于“陈旧”(?)的审美主体,可以讲本作“早至而已迟”
评分前半部分是有启发的,但按照时间顺序的写作里又夹杂了重复的讨论。都说法国人是浪漫的,但我想德国人才是在永恒世界里找到了浪漫。自己也会写一些短句,所以我平时是拒绝读诗的,巧合的是我对于诗歌的理解竟然和这些哲学家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写诗不在于描述客观世界,是自己在当下的思想,在瞬间里融入永恒,创造的是神秘而遥远的世界。
评分那一代人的怕和爱
评分“诗者天地之心”,介绍了德国浪漫主义哲学,从诗的本体论走向了本体论的诗,启示我们走向“世界的内在空间”,爱成了诗的本体论、浪漫本体论的依据。还有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理性思维,现代科学技术使人异化,海德格尔破坏形而上学,巩固了本体论的转变,认为感性个体的生存才是基本本体论,“亲在”(Dasein ),“澄明”,我们要“站出来生存”(Ex-istenz)。 在历史的进程过程中,语言的本质沦丧了,成了一种手段,海德格尔要我们重返诗意的 栖居就要聆听语言的要求,拯救诗性语言。 新马(马尔库塞,阿多诺,本雅明)是德意志浪漫哲学传统的当代表达,从诗的本体论到本体论的诗,德意志浪漫哲学一直与资本主义文化采取不合作的姿态。 超爱赫尔德林的那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