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和弗洛伊德合作,后来,上于观点的不同,两人的关系终于宣告破裂。荣格和弗洛伊德的观点主要有三点分歧。首先是对里比多概念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是性能量,早年里比多冲动受到伤害会引起终生的后果。荣格认为里比是一种广泛的生命能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二点分歧在于荣格反对弗洛伊德关于人格为童年早期经验所决定的看法。荣格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以上分歧的发展导致两人对人性本身看法上的原则分歧。荣格更强调精神的先定倾向,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不限于弗洛伊德在人的本性中所发现的那些黑暗势力。
荣格的人格理论包括三个层次:
1 意识或自我
2 个人潜意识
3 集体潜意识
他提出内倾和外倾的心理类型,原型和作为人格核心的本性等都已成为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哲学和文学研究也有深刻的影响。荣可著作极丰,全集共19卷,其中卷6至卷9是他理论体系的主干,包括心理类型、心理结构和动力,原型与集体潜意识等方面的研究。
《荣格自传:梦·记忆·思想》是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丰富的毕生回忆录。正如荣格自己所说:“关于我的一本书总是充满了机遇,其中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甚至连我自己也完全无法确定或预料。”通过阅读《荣格自传:梦·记忆·思想》,我们发现,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一段耐人寻味的奇遇。在《荣格自传:梦·记忆·思想》中,荣格对自我人生剖析和“分析心理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读者不仅能了解荣格不平凡的一生,还帮助我们理解荣格博大精深的心理学理论。 《荣格自传:梦·记忆·思想》值得一生典藏,反复阅读,终身受益。
在读《荣格自传》前,我对荣格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读完他的传记,我知道我又及时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我感觉他与博尔赫斯有些像,都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但他们又是如此的不同,博尔赫斯象一个历经苍桑的老人的背影,而荣格更象一个治学严谨的人类医生,在他眼中,没有伤...
评分以老弗洛伊德的局限性为起点,荣格开创了分析心理学的新场域,不再轻易地界定"正常"与"不正常",而是把整个心理学或者说精神分析的目标集中于“每个人自我的完整”,他因此释放了;每个人身上都先天具有的自我救赎、自我治疗、自我完整的巨大潜能。 《荣格自传》又名《回忆...
评分“在撰写自传的那几年里,荣格也经历着变化和客观化的过程。随着每一章的写就,他离自己也越来越远,越来越看清了他的生活和著作的意义,最后终于做到了隔火观望。” ——阿尼拉•杰菲(《前言》) 荣格在《探讨潜意识》中,记述了他幻觉中出现的形象:以利亚、莎乐美、一条...
评分荣格说,梦是你心里的原始人,如果试图与他们沟通,试图去进入这种集体潜意识,或许他们的智慧会为你带来极大的帮助。 我总是在失去他的梦中醒过来,胸口剧烈地疼痛。 今天已经不知道是重复多少次这样了。 有不同的故事在梦里发生,可是结局总是一样。 你知道所谓心痛的感觉。...
评分其实以前对心理学一直不太感冒,主要是听了心理系的朋友说什么统计啊,数据啊,让我心觉得兴趣索然。好比说经济学中的计量,一个外行人听了大概觉得经济学没什么好玩的。但其实如同经济学鼻祖一样,心理学开山级人物的思想真是很了不起的,如同亚当斯密的哲学,也是让人叹服的...
大师不是每个人都懂TAT
评分他独特的梦,来自几个世纪的回响。 这些意象,让他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上古遗风”。 这些连续性的启示,让他越发不能放弃。“我确实是存在着的,不像尼采所说的,是一张纸,被精神强风刮得到处乱飞”。他的根基,就是人类的精神原型,共同的心灵。于是他拼命捍卫着“整体性的人”。 然而在水瓶座时期,人将独行。(依靠分享秘密而形成的团体,也许在水瓶时期趋于瓦解 “他将独自上路,与自己结伴。”) 他有过濒死的幻觉。享受过美好的幻觉。 他发现了自己的石头。并解读出宿命的比喻。 他梦见过自己,一个瑜伽士,长着他的脸在打坐。荣格是这个东方瑜伽士的一个梦。 他肯定自己会转世,因为探索的欲望从未止息。 他得出了结论:世界是野蛮残忍的,也充满了神圣的美感。既有意义,又没有意义。他担心的是“有意义将占据上风,赢得这场战斗”
评分有死者的七次布道词
评分他独特的梦,来自几个世纪的回响。 这些意象,让他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上古遗风”。 这些连续性的启示,让他越发不能放弃。“我确实是存在着的,不像尼采所说的,是一张纸,被精神强风刮得到处乱飞”。他的根基,就是人类的精神原型,共同的心灵。于是他拼命捍卫着“整体性的人”。 然而在水瓶座时期,人将独行。(依靠分享秘密而形成的团体,也许在水瓶时期趋于瓦解 “他将独自上路,与自己结伴。”) 他有过濒死的幻觉。享受过美好的幻觉。 他发现了自己的石头。并解读出宿命的比喻。 他梦见过自己,一个瑜伽士,长着他的脸在打坐。荣格是这个东方瑜伽士的一个梦。 他肯定自己会转世,因为探索的欲望从未止息。 他得出了结论:世界是野蛮残忍的,也充满了神圣的美感。既有意义,又没有意义。他担心的是“有意义将占据上风,赢得这场战斗”
评分五星是给荣格的,三星是给翻译的。与英文版相比,中文有的地方翻得太过马虎。书上也找不到翻译自哪个德文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