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卡波蒂、欧内斯特•海明威、亨利•米勒、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约翰•厄普代克、杰克•凯鲁亚克、加西亚•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阿兰•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斯蒂芬•金、奥尔罕•帕慕克、翁贝托•埃科
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经《巴黎评论》授权,我们从中挑选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近四十八位受访作家的访谈,分三卷陆续出版。第一卷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厄普代克、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贝托•埃科。
《巴黎评论》是美国人做的文学评论杂志,从上世纪开始的,它创办于1953年,每一期都有一位或两位作家访谈。通常的格式是:每一篇访谈先介绍作家的简历以及创作情况,接下来便是受访的作家在接受访谈的地点和访谈过程中的表现,最后就是二十来页的访谈对答。对于一份这样的杂志...
评分一本著名作家的访谈集,用脚趾头你都能想出里面会谈点什么。必有无聊的问题,也肯定少不了糟糕的回答。尽管它是《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 厄普代克在接受访谈前,对这一行为表达了疑虑和不信任:“也许我写小说是因为觉得把什么都说得一清二楚很愚蠢;当话题是我自己的时...
评分其一:村上春树 说明:下文是《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中关于村上春树章节的节选。【】中为我的随感。 《巴黎评论》:虽然你经常改变小说中的一些成分,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是保持不变的:你的小说总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在你的小说里,总有一个男人和一系列的女人发生性感十足...
评分第一次看到《巴黎评论》的名字,很好奇,明明是英语的,为啥叫《巴黎评论》?后来慢慢知道,美国上流社会和精英知识分子多半有“恋欧癖”(europhile),尤其恋法国巴黎,前有海明威《流动的盛宴》,今有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为证。《巴黎评论》就是个美国阔少爷在巴黎创...
评分看《巴黎评论》,你能看到讨厌的,也能看到喜欢的。有些作家,之前读过作品,有些没有。访问者尽量追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作家是如何写出书来的。他的习惯,他的规律,他的经历,他的构思过程。如果你也写作,你会体会深深:这些问题问得不错。有些作家老实回答 ,有些作家心生...
我对这类书总是心怀感激。就像一个人漂流在无际的大海,沉默的电台突然收到相同频率的电波。你们素未谋面,你们出发的时间有先有后,你们船的大小相差很远,你们的航道不尽相同,但是你们去往同一个终点。
评分看来大家年轻时候喜欢的都是乔伊斯福克纳伍尔夫之类,喔忘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尔克斯一生的遗憾是没有生女儿,村上春树喜欢阿基,斯蒂芬金说库布里克的《闪灵》是“没有发动机的凯迪拉克”。。。【喂- - 好吧然后罗伯格里耶关于巴尔扎克福楼拜和左拉的讨论很有启发!
评分蛮好玩的,另外每篇前面都会放一页被访问作家的手稿,有几位光看手稿就晓得脑子不太正常.....
评分“所有的小说中,你只写到两幕做爱的场景:一次是在《玫瑰的名字》里,一次是在《波多里诺》里,这有什么原因吗?”埃科:“相比描写性,我更喜欢身体力行。”这个好玩的老家伙,(^o^)/~
评分昨晚上又失眠了,于是看完了杜鲁门•卡波蒂和村上的访谈,好看得很,杜鲁门说最爱做的事情依次是谈话、阅读、旅行、写作,然后说,嘿,小妞,聊了这么久,难道你没看出我最爱谈话吗?在失眠的夜晚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