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思辨的禅趣: 视野下的世界秩序》这部作品,著者熊逸是这样阐释的:“本书从《坛经》入手,在梳理禅宗思想渊源的时候难免会由禅及佛,涉及印度佛教的学理纷争与中国佛教的传承演变--许多人认为禅宗是完全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其实并不尽然,禅宗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印度佛教、乃至印度外道那里找到源头的。连带对一些许多人都知其然的东西--比如‘风动幡动’、‘空即是色’,也会尽量讲出个所以然来,毕竟这些说法既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也不是不合逻辑的信口空谈,而是有着一些比较复杂的佛学背景的。
“本书也会澄清一些对佛教的常见误解,比如善恶有报、灵魂不灭、转世投胎、天堂地狱。文中还会用到一些心理学知识帮助分析,但大家可别以为我能猜出那些古人的心思——不但我做不到,所有严肃的心理学家都做不到。”
禅宗,本土化的佛教也。 禅法的核心理念:不动善念、不动恶念,不思前、不想后,就在当下。 六祖慧能之后,禅宗喜出机锋。面对公案机锋,一定要默记核心理念,不按常理出牌,公案往往可得破解。 有一公案:方丈与沙弥看到有鸭子飞过,方丈问“是什么?”“野鸭子”“哪儿呢”“...
评分这本书就是用大白话把《六祖坛经》翻译了一遍,并穿插解释了很多佛学术语+佛学典故+《坛经》成书时的时代背景。但正如这个高深莫测的书名一样,作者本着【缜密的逻辑思维】+【事实求是的态度】的写作态度剖析《坛经》,读来有些不搭调,字里行间有一股“高贵冷艳”之气。想来作...
评分这本书就是用大白话把《六祖坛经》翻译了一遍,并穿插解释了很多佛学术语+佛学典故+《坛经》成书时的时代背景。但正如这个高深莫测的书名一样,作者本着【缜密的逻辑思维】+【事实求是的态度】的写作态度剖析《坛经》,读来有些不搭调,字里行间有一股“高贵冷艳”之气。想来作...
评分不得不说,对于本人这种根本没有修佛欲望的人来说,它的确是通过解读《坛经》,给予了我一些认识。 不过,就像文中所说。修佛也有无数的派别,就像武林一样,各门派之间是相互诋毁,甚至是大打出手。所以,各个派别的经典也有互相矛盾、反驳之处。所以,修佛之人最好避免读的...
评分《八戒说禅》(熊逸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此书乃天涯煮酒论史网友好熊熊逸的大作,在我书房搁置已久。惟因佛禅之道,当以通读原著为佳,至少或是严肃学术。若是八戒说禅,尽管天花乱坠,我却毫无兴趣。后来此书要送赠朋友,携书在旅途中读过一遍。虽然前意不改...
这本书告诉我我不适合佛学,这本书是对坛经的阐释,附有原文,原文给我的感觉是云山雾罩,逻辑体系存在,可以自圆其说但回答的很牵强,由于后人伪托,使得坛经的原意变得模糊,而禅宗内部罗立的山头和诸多针锋相对的观点也让我对禅宗敬而远之,诚然佛学是门重要的科学,但是我体会不到其中妙处,在尚属淳朴的思想草创期已然给我这种感觉,以后读那些莫名其妙故弄玄虚的公案还不得把我憋死,我宁可去啃诸子百家和西哲的晦涩言语,虽然坛经某些语丝深深触动我心,不过瑕瑜互见瑕胜于瑜,是我的看法,而且无意改变
评分你可以说老百姓愚昧,不理解佛法真谛,歪曲禅宗的核心精神,但事实上,正式他们这种不求甚解、不经理性、不走大脑的选择真正帮助他们在当下的现实世界上(而不是虚无飘渺的来生)健康地生活了下来。#人艰不拆
评分能把坛经讲的如此接地气又风趣幽默,视觉感强烈!难怪逻辑思维说熊逸是能走进经典又能抽离经典的大家!
评分在熊大师的眼中,流传至今的佛学是有着内在矛盾的、前后不一的、调和的产物。他不关心佛学的真理,并不是因为蔑视,而是他有自己不愿超出的界限。在本书中,他用侦探的方法,梳理和分析了禅宗理论到底讲了些什么,虽无评判,甚于评判。该死,又破了我对佛学的盲目崇拜。书里说,如果信佛读经,建议只读一部经就可以了,因为佛经之间是相互冲突的。
评分可以再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