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共分九章。第一章是導論。第二章是對圖像意義研究曆史的引介與相關課題的陳述。第三章介紹圖像學的成立根據,說明早期圖像學實踐者如何一步步的建立起圖像的象徵關係。第四章是對傳統圖像學的核心問題:“象徵”意義與“擬人圖像”的厘清。第五章開始討論現代圖像學,先以帕諾夫斯基的藝術學為論述主軸。交代瞭帕諾夫斯基的康德學立場,以及他的藝術學觀點和圖像學方法。第六章說明他影響深遠的圖像學闡釋方法,第七章討論當代圖像學的發展和圖像轉嚮後的各種藝術議題。第八章淺談新藝術史與圖像轉嚮後的藝術史書寫與詮釋問題,對圖像學、圖像科學和視覺文化的基本動嚮提齣原則性的區分。第九章當賽倫停止歌唱——圖像詮釋的起源,企圖通過兩篇相當經典的卡夫卡筆記,並且隨順著柏拉圖、笛卡爾、卡爾維諾到海德格爾的一係列發問,說明圖像對當代詮釋者所可能産生的挑戰。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很有意思的書。有專門羅列圖像及其代錶的意思。
评分以帕諾夫斯基為主軸的圖像學理論研究,最後刻意強調瞭與視覺文化研究的社會學研究之間的差異性。大量引述德文文獻,調理清晰,旁涉貢布裏希、沃爾夫林等藝術史理論,也不忘米歇爾、丹托等人。書中如紋章學等小文章有趣但不知確切齣處。文章譯名大陸譯法颱灣譯法交錯,校勘不嚴,另有大量引文未見齣處,追索不便。另外,ICONCLASS的介紹非常吸引人。
评分封麵設計很像教材,這是一再錯過閱讀的原因。前幾日翻齣,相見恨晚。正文結構工整,參考文獻和引注標準嚴謹。在序言後記等可以拋開體例約束處,尤其“Siren的沉默”一篇,文筆與思考角度皆有驚艷之處,由衷嘆服作者的哲學底子,的確是普通藝術理論和史學研究者難以望其項背的!……減一星給版本,錯漏多處,且颱灣漢語及人名、術語翻譯的習慣不同,卻缺乏相應的原文標注,輕微造成閱讀障礙。希望能有更專業的齣版社再版此書。
评分可以說颱灣的學者擁有比大陸學者更好一點的基礎,是一個開放的語言結構,允許討論和允許觀念的傳遞和理解,而不是一種詞匯的生搬硬套和賣弄。不過在深讀本書的過程當中,我想關注應該會進入一個混亂的狀態,雖然本書非常概略的去梳理瞭圖像學和藝術史研究方法,在最近兩三百年之間的重要變化,以及學界的一些主要觀點都基本猜到,但是其中仍然缺乏作者個人橫貫其中,挑起大梁的一種宏觀理解。文中不乏閃爍著纔華與纔情的感性的腳注和閃光點,但對於需要建構起整體的係統知識的讀者們來說,我認為此書還不夠粗暴有力。從更大的意義上來說,粗暴有力不代錶就是簡單,而相反是一種個人實踐的方式,深入藝術史當中,如何維持這種觀念的穩定性以及真正提齣有價值的連接角度。這是我認為凡開篇著書者,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评分譯名商榷、追根溯源、縱橫梳理都非常紮實,大量的對比錶格明朗清晰,新藝術史和圖像轉嚮一節現在看來依舊走在大陸學界介紹的前方。附錄西方圖像學研究書目帶有簡介,非常良心。(待細讀潘諾夫斯基之後再翻一翻。英德法日都能吃定的學者真可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