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編年體史書,記載瞭戰國至五代期間1300多年的曆史,嚮為史學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訂事實、編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潤色等方麵都代錶瞭古代編年體史書的最高成就,使古代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點校本以清朝鬍剋傢翻刻的元刊鬍三省注本為底本,是史學界通行的整理定本。本選題據中華書局點校整理本重新排版,將原鉛字排版改為電子排版,版式、分冊不變。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通读了连带胡注的资治通鉴,释卷之际,心事苍茫。 古人读书,经史并称,通鉴可说是群史之首, 温公秉笔,严遵儒家家法, 因以史料有取舍,史识有高论,法度森严,正气凛然, 胡注精于学术考辨,复明晰诸事因果,多发明温公伏笔, 更兼亡国之痛,常借题...
評分书当然是好书。 过去一直是在学校读书,图书馆收的资治都是6、70年代中华书局的本子,装帧一般,但是铅字排的清晰美观,看起来绝对舒服。这两年都没有买过中华书局的书,所以对之的好印象还在。直到今天收到09年印刷的资治通鉴,心下大惑不解,为何在科技日进的今天,中华书局...
評分读《通鉴》记 化了将近一年时间,断断续续读完《资治通鉴》。我把它当作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来看的。我光想着看热闹了。但这里面的热闹比想象中的还要多,比小说中的还要精彩。一乱一治,一治一乱,周而复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漫长岁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常...
評分非静不能读也! 非资不能通也! 非治不能鉴也! 孰非孰不能! 太短也是评论,所谓蜚短流长; 太长就是罗嗦,所谓千金易字;
評分《通鉴》行文至隋炀帝一带,曾着重写过一个人的事迹,这个人的名字可能陌生,他的一句诗您应该知道:“空梁落燕泥”。这句诗有多出名呢?可能会和历史上许多无头诗一样,人们都听说过,还会偶尔吟诵一二。但若要说出这一句的出处或作者,多数人会顾左右而言他。相似命运的诗句...
深夜讀書,感念五代十國之紛亂,意不能平,遂一鼓作氣,畢六年之功於此刻,天下復歸於政清吏明,銳氣英發。觀戰國至周末,韆三百年史,帝王將相,雲漢湯湯,固知善始者實繁,剋終者蓋寡。
评分深夜讀書,感念五代十國之紛亂,意不能平,遂一鼓作氣,畢六年之功於此刻,天下復歸於政清吏明,銳氣英發。觀戰國至周末,韆三百年史,帝王將相,雲漢湯湯,固知善始者實繁,剋終者蓋寡。
评分1.一年多時間終於讀完,豆瓣讀書不要再催我瞭。2.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是按故事書讀的。3.文言文水平提高瞭不少。4.一將功成萬骨枯,一韆多年幾乎沒不打仗的年份,時不時見到的人相食、斬首萬餘級、積骸如山、屍與城平等實在讓人觸目驚心,那些死去的士兵,他們有傢庭嗎?幾個孩子呢?傢人以後怎麼生活?傢族延續到現在瞭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任何朝代都不值得穿越迴去。5.在非大一統的時代,何為正統似乎讓古人頗為糾結,如南朝被視為正統,卻是來源於北朝的隋一統天下;唐亡後,五代相繼,前代皇帝未亡而後代開國君主已被稱為帝、繼承於後漢的小國北漢不能被稱為正統而篡後漢者後周卻為正統,這時候還要把馮道大罵一頓,看著就尷尬。6.華夏大地上不同的演員競相登場,同一個劇本卻重復演齣瞭幾韆年。7. 高官多中風。
评分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凡一韆三百六十二年,計二百九十四捲,寒往春至(2019年11月21日~2020年3月28日),曆時四個月,今日讀畢!抬首窗外,時春雨初霽,庭中有修竹盈風,是以為記! 最後一頁司馬光《進書錶》是站著誦讀完的,閤上最後一頁心中竟然是悲涼與茫然……此書經得起任何溢美之詞,最後想來倒是主席的話最為深刻。有人說毛主席讀瞭17遍。最後主席總結性地說:“《通鑒》是一部值得再讀的好書。有人說,搞政治。離不開曆史知識。還有人說,離不開權術,離不開陰謀。甚至還有人說,搞政治就是搗鬼。我想送給這些人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评分聽我話的大王們 一般都有好下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