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1934年生,颱灣成功大學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建築學碩士、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學碩士,曾任東海大學建築係係主任、颱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颱南藝術學院校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現為颱灣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著有《漢寶德談美》、《談美感》、《給青年建築師的信》、《中國的建築與文化》等書。曾獲颱灣建築學會建築奬章、颱灣文藝奬第一屆建築奬、雜誌最佳專欄金鼎奬等。
如何培養美感?作者的迴答是:從尊重自然齣發,從迴歸原本開始,多看美的東西。但隨後他也錶示,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有兩個難題需要解決:第一,什麼是美的東西?第二,怎麼樣纔能常看到它們?作者在書中舉的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他老人傢去公園賞花,結果看瞭一場“虐待花的展覽”。公園“用各種花當成顔色材料,編織成各種圖案與造型,花的本質失掉瞭,隻看到一些造型。用花做成動物與人物,甚至講述故事,市民們興高采烈地看著這些奇景,如同賞花燈一樣,象徵太平盛世的景象。但是真正愛花的人看到這樣使用花朵,隻能感到痛心。”今天的某些“藝術傢”也經常製造一些“指鹿為馬”的作品,將醜當做瞭美,這就讓我們更墜五裏霧中。為瞭盡可能解決上麵兩個問題,漢寶德寫瞭一係列談美的文章,集結起來,就是這本《如何培養美感》。秩序、比例、理性、色彩、質感、構成,這些抽象的名詞和專業的分析,通過拿大量的植物、器物、建築來進行講解說明,古董、書法、傢具、建築、陶瓷以及燈具,這些生活用品全成瞭上佳的例子……在比較之中,讀者能直觀地看到“更”美的事物,並進一步理解這件為什麼較那件“更美”的原因。
发现美,认识美,不仅仅限于培养对艺术的理解,生活中的美也是需要分析,然后重新构建的。审美不单单需要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还需要方法,至少是能够抛砖引玉,指引一些方向的。 但很可惜,以往读过的关于美的书,要么谈及艺术时使用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概念,要么通篇说...
評分发现美,认识美,不仅仅限于培养对艺术的理解,生活中的美也是需要分析,然后重新构建的。审美不单单需要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还需要方法,至少是能够抛砖引玉,指引一些方向的。 但很可惜,以往读过的关于美的书,要么谈及艺术时使用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概念,要么通篇说...
評分如何培养美感?从尊重自然出发,从回归原本开始。 在《如何培养美感》中,对于“怎样培养自己的美感”这个问题,汉宝德的回答是:多看美的东西。但随后他也表示,这个答案做起来并不容易,有两个难题需要解决:第一,什么是美的东西?第二,怎么样才能...
評分美感分析的入门级方法,主次、虚实、构图和比例。 美是 增一分减一分都不能的整体。 他说,长期分析美的事物可以提高美感和敏感度 (首先体会极简(性空)中的丰富,由简单到复杂,于是分析建筑,接着分析简单的抽象画。) 他没有说的是, 分析能力首先代表拆分成分的能力,拆...
評分生活不缺美,缺的是留意美的心眼 ——读《如何培养美感》 范典/文 汉宝德先生乃台湾建筑学者,位高权重,从台湾到海外,无论求学亦或任职高校、博物馆、事务所主持人,他都秉持着学者特有的敦厚、儒雅的品性。尤其在近年,出了一些关于美学范畴的书,如《汉宝德谈美》、《...
有些學習方法論層麵的東西,可以常常翻看。
评分多希望身邊的人看看這本書啊。他們需要發現我的美的眼睛。。。
评分本以為隻是譯本常識普及,其實作者功力深厚,隻言片語背後都是美學的功力與具體設計、構圖、光與影的技術、曆史以及自我感悟。牛逼。
评分日常生活中,美的科普。兩代會吃,三代會穿,美感也是要培育的。
评分多希望身邊的人看看這本書啊。他們需要發現我的美的眼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