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

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葛晓音,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暨大学院人文社会系教授。已出版《八代诗史》、《汉唐文学的嬗变》、《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诗国高潮和盛唐文化》、《唐诗宋词十五讲》、《唐宋散文》等十余种古代文学研究著作。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葛晓音
出品人:
页数:483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2-31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97295
丛书系列:博雅文学论丛
图书标签:
  • 古典文学 
  • 葛晓音 
  • 诗歌 
  • 魏晋南北朝 
  • 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 
  • 古代文学 
  • 中国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诗歌各类体式发源和成熟的时期。《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由葛晓音所著,从语言、节奏、结构、表现方式等多种角度,深入而系统地探讨了从《诗经》、《楚辞》到五言、七言、杂言等各类诗体产生和发展的原理,各类诗歌体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体式的形成与各类诗型的艺术表现感觉和创作传统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是一部视角新颖的唐前诗歌体式生成和体调演进的发展史。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葛曉音在《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中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點,即是詩歌體式有它自己發展的生命力,其演進有其必然性。這種論點,我們是很熟悉的,自從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問世以來,文學的演進有其內在理路,似乎已經是個不證自明的事實;這種觀點能不能成立,暫且不去...

评分

葛曉音在《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中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點,即是詩歌體式有它自己發展的生命力,其演進有其必然性。這種論點,我們是很熟悉的,自從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問世以來,文學的演進有其內在理路,似乎已經是個不證自明的事實;這種觀點能不能成立,暫且不去...

评分

葛曉音在《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中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點,即是詩歌體式有它自己發展的生命力,其演進有其必然性。這種論點,我們是很熟悉的,自從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問世以來,文學的演進有其內在理路,似乎已經是個不證自明的事實;這種觀點能不能成立,暫且不去...

评分

葛曉音在《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中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點,即是詩歌體式有它自己發展的生命力,其演進有其必然性。這種論點,我們是很熟悉的,自從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問世以來,文學的演進有其內在理路,似乎已經是個不證自明的事實;這種觀點能不能成立,暫且不去...

评分

葛曉音在《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中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點,即是詩歌體式有它自己發展的生命力,其演進有其必然性。這種論點,我們是很熟悉的,自從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問世以來,文學的演進有其內在理路,似乎已經是個不證自明的事實;這種觀點能不能成立,暫且不去...

用户评价

评分

年度最佳候选。就是我最理想的那种做古代文学的方式。从历代诗文诗评的评价和“感觉”里生出问题,用现代的方法探究结构形式,每一首每一首的归纳和量化的分析,解释这种感觉之所以生成的原因。以四言部分举例,从汉语从单音节到双音节转化的前提出发,结合诗歌的节奏和句序,上论到四言诗的生成,又有这种结构对赋比兴修辞的影响,下以虚字实字讨论为何四言在晋后消失。纵使如评论中说的诗歌和散文这一组参照有待考辨,但窃以为葛老师对节奏的关注并将节奏引为汉诗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没什么好质疑的。启发非常的多,无论是该看哪些书,该提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方法。

评分

应是葛先生心血之作,至今先生学术所关注点仍在此处。优长是用体式的新思路解释了一些诗歌的盛衰变化,但看多了,解释之法不免沦于套路,难免有牵强附会,以点盖面之处。

评分

贵(ノ_<)

评分

学有所得 中心思想提出 解决问题 总结 大概学到的论文写作方法

评分

次奥,略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