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行(1909-2006),原名張璿,字仲衡。後以名字難認,改今名1909年1月生於河北香河一農傢。1929年畢業於通縣師範,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先後任教於中學和大學。建國後就職於人民教育齣版社,從事編輯工作。先生涉獵廣泛博聞強記,遍及文史、古典、佛學、哲學諸多領域人稱“雜傢”。自覺較專者為語文、中國古典和人生哲學。晚年為文,以“忠於寫作,不宜寫者不寫,寫則以真麵目對人”為信條。
自20世紀80年代始,十馀年間,相繼有《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禪外說禪》《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話》《作文雜談》《文言常識》《順生論》《說夢樓談屑》《流年碎影》《說夢草》《散簡集存》等著作行世。其中或記舊人舊事,或談學論理,或探究人生鈎玄提要,百煉工純以其見識之深邃,文筆之獨特,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
張中行先生所著“負暄”三種(《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是其從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陸續麵世的三本散文集。所記多為舊人舊事。記人,則既有如雷貫耳的大傢,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奇人異士;記事,則既映齣曆史的嬗變與物事的變遷,又不乏愛硯與愛螳螂的抒懷短章。文中處處體現著張老的卓識與深情,輕鬆中寓嚴肅,幽默中帶淚水。用衝淡雋永的筆觸記可傳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被譽為今世的《世說新語》。讀來如行去流水,文字清淡卻迴味悠長。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這套都好看
评分邊讀,邊記,邊看,邊寫。我也可以寫這樣負暄係列。
评分內容樸實無華,這次中華齣精裝本,值得收藏一套
评分纔讀幾篇便覺和《負暄瑣話》差異頗大。翻到後記一看,原來作者自己也瞭然。總之不如前作。《再談苦雨齋》真好。
评分纔讀幾篇便覺和《負暄瑣話》差異頗大。翻到後記一看,原來作者自己也瞭然。總之不如前作。《再談苦雨齋》真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