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闊如(1903-1971),原名畢連壽,號仲三,筆名雲遊客。北京人。1927年的時候拜李傑恩學評書,擅說《三國》、《東周列國誌》、《西漢》、《東漢》、《隋唐》。精通曆史,對陳壽的《三國誌》倒背如流,傢藏各朝代《三國演義》的版本有40餘種;與曆史學傢過從甚密,細心研究,對三國演義中大小事件,各個人物加以點評,恰到好處,書中的詩詞歌賦均能背誦講解。1933年開始在天津的《時言報》、《民聲報》、《立言報》上發錶評書小說《西漢演義》等。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在北平、天津等地說書,並開展廣告業務。曾應尚小雲的邀請,為榮春社排演全部《東漢》說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戲劇界藝人講習班主任委員。創立前門箭樓大眾遊藝社,自任社長。1951年任赴朝鮮慰問團戲麯服務隊大隊長。歸國後多次到北京大學、中國戲麯學院、中國科學院講學。連闊如的評書章法嚴密、嗓亮音寬、氣魄宏大,尤重講評,著有《江湖叢談》一書,記錄瞭北方江湖藝人和平民市場的大量資料。其《東漢》的打功、《水滸》的民俗、《三國》的講評,成為"連派"評書的三大代錶。被喻為“既有學者風範,又有詩人氣質”的一代評書大師,創立瞭以說史為主、自成一體的連派風格,一直享有“淨街淨巷連闊如,傢傢戶戶聽評書”的美譽。
《江湖叢談》為連闊如先生遺著,是目前僅存的一部介紹江湖行當、行話和內幕的書。詳細介紹瞭清末民初以來江湖上的諸多行當及行規,對當時廣泛流行於北平、天津等地的豐富多彩的麯藝藝術,如評書、大鼓、相聲、墜子、數來寶、竹闆書等,追根溯源、分彆流派、介紹演齣狀況;評介瞭眾多深有影響的麯藝演唱傢的藝術造詣、演唱特色以及他們的生活狀況。書中還以大量篇幅記述和揭露瞭這一時期江湖行當的內幕以及危害社會的種種騙術。作者於上世紀30年代以雲遊客筆名在北平《時言報》連載書稿內容,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由時言報社結集齣版。此次增訂再版,補充瞭“小綹門”“風門”“雁門”等原書未及的幾節文字,李濱聲先生特為作彩色插圖50餘幅,書中另配有多幅珍貴人物及曆史資料照片。為麯藝史尤其是評書史、相聲史的研究,提供瞭許多可資參考的材料。這是一部奇人寫的奇書,是“身為江湖中人,而又內心純正”的江湖藝人秉承“拯人濟世之心”而創作的一部空前絕後的偉大作品。
最近在读连阔如先生写的《江湖丛谈》。 是在飞机上一份小报上看见连载的其中一段,大感兴趣,回来买的。 是讲解放前江湖上各种门道里头的关关节节,门门道道, 举凡江湖规矩,算卦相面,挑方卖药,杂技戏法,保镖卖艺,评书流派,相声口技, 坑蒙拐骗,大鼓竹板……无一不谈。 ...
評分清末民初,那时候还有旧习气,所谓旧制的束缚,不外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大环境下是为维护阶级而产生的封建制,平头百姓的社会里,有江湖,也有规有矩。它在制度的圈里,却也在制度的圈外。 旧时的江湖人,“宁舍一锭金,不露一点春”老合们是恪守着规矩的。...
評分提起江湖,我们最为直接的印象便是武侠小说中的侠肝义胆和刀光剑影。但什么是真实的江湖呢?从社会学角度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为生计而奔波的底层游民,慢慢形成了独具特色又不断发展流变的文化共同体,这才是更现实的江湖。而从中衍生出的特定文化构成、侠义精神和规...
評分太牛逼瞭
评分太牛逼瞭
评分最讓人驚奇的不是技藝,而是各行各業的“春”口,聲色觸嗅聯想,把一個字榨乾淨咯。作者確實能嘮但書沒什麼結構,當材料看更實在。“腥加尖,最賺錢”,哪行哪業不這樣呢?所謂神通,不過是讓你信瞭這神通,那他其他的也都可信,其實隻是個相關。鬍蘿蔔大棒哪都奏效。不貪小便宜。
评分有些民國時候的場景,小時候也見過,看來江湖果然有傳承。奇怪的是為啥沒寫耍猴的?
评分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