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波蘭著名詩人,散文傢,文學史傢。1911年齣生於波蘭第一共和國的立陶宛。“二戰”期間在華沙從事地下反法西斯活動。“二戰”後在波蘭外交部供職,曾在波蘭駐美國及法國使館任文化專員和一等秘書。1950年護照被吊銷,後選擇瞭政治 流亡的道路。先在法國獲得居留權。1960年應邀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任教授,1961年起定居美國。曾榮獲波蘭雅蓋沃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意大利羅馬大學等近十座世界知名學府的榮譽博士學位及各種勛章。1978年獲俗有小諾貝爾奬之稱的諾斯達特國際文學奬。1980年獲諾貝爾文學奬,瑞典文學院在對他的授奬詞中說:“他在自己的全部創作中,以毫不妥協的深刻性揭示瞭人在充滿劇烈矛盾的世界上所遇到的威脅。”2004年8月在波蘭剋拉科夫逝世,享年93歲。
烏蘭,1956年生。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師從易麗君教授。1995年迄今任職於北京外交人員語言文化中心,教授駐華外交官漢語。2011年10月至今在波蘭西裏西亞大學任客座教授。著有《卡普欽斯基在中國》、《布魯諾•舒爾茨在中國》等論文,譯有《卡普欽斯基小說《皇帝》、《與希羅多德一起旅行》等。2010年獲波蘭文化和遺産部部長頒發的對波蘭文學貢獻奬。
易麗君,1934年生,湖北黃岡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協、譯協會員,資深翻譯傢,北京高校名師。著有《波蘭文學》、《波蘭戰後文學史》、《易麗君選集》,譯有《火與劍》、《洪流》、《塔杜施先生》、《波蘭20世紀詩選》等作品十多部及波蘭中短篇小說五十餘篇。曾獲波蘭總統和波蘭文化、教育、外交各部部長授予的勛章、功勛章及各種榮譽稱號,並曾獲波蘭格但斯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本書是1980年度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米沃什寫於1950年代初的經典作品,對於二戰前後波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國人的處境做瞭精彩的描述與反省。米沃什的許多真知灼見放到現今的語境下,其闡釋力度依然強勁,甚至更富潛力與空間。中文世界對本書期盼不已,中文版從波蘭文直接譯齣,同時匯集瞭德文版、英文版序,並請著名批評傢崔衛平女士作導讀,可謂善本。
一 阅读米沃什的这本《被禁锢的头脑》,从始至终,都伴随着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这本书讲述的是发生在波兰国土上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有所了解,就能从中读出似曾相识的味道——一种苦涩的味道。 这本书如书名所示,写的是在极权国家体制下知识分子的处境。 ...
評分不算是书评吧,记录下看到这本书的想法,想法是会改变的,在我没有了解到从纳粹到苏联对于东欧国家的伤害时,我曾经还用东欧剧变的例子来反对更加激进的想法。我为那个时候的无知感到羞愧。等以后我再来看觉得自己幼稚的时候就删掉。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辩证法是非常机械的,它...
評分这是一本卓越的寓言小说,是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著名作家切•米沃什写于上世纪50年代的名著,当时他已被迫离开祖国,踏上漫长的流亡之路。 《被禁锢的大脑》中主人公皆有所本,从技术上看,它并无更多花巧之处,由于常常用大段议论来替代描写,让读者觉得它更像...
評分一 阅读米沃什的这本《被禁锢的头脑》,从始至终,都伴随着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这本书讲述的是发生在波兰国土上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有所了解,就能从中读出似曾相识的味道——一种苦涩的味道。 这本书如书名所示,写的是在极权国家体制下知识分子的处境。 ...
評分伪装作为一种生存技能在极权社会下总是显得那么必要,不论是米沃什的《被禁锢的头脑》还是米克洛什·哈拉兹蒂的《天鹅绒监狱》,都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点。 战后的东欧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社会主义新信仰成功地侵入了东欧国家的肌体。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不得不成为演员,他们在办...
兼具良心和頭腦的詩人擁有世界上最精準和犀利的筆,也會說齣最不討人喜歡的真相。不過也隻有真相纔能跨過派係的爭鬥而永存。中國缺少這麼一個人寫的一本書,我們隻能從彆人的影子中揣測自己的身形瞭。
评分不能說米沃什不犀利不透徹,但除瞭那三篇人物速寫之外,其餘的文章多少都散發著一股知識分子所常有的酸味。對於如此深重的人類苦難和社會奇觀,過於精緻和層次豐富的語言怕是適得其反瞭吧。
评分好似穿越般讀完這本,你國現在的各種????都在印證或待印證。米沃什可怕的洞察力和心力讓他能在泯滅個性的紅色恐怖中始終保持清醒。喂,“詩人與劊子手共治”是多麼的令人恐懼啊,再這樣下去,我覺得這書離被禁也不遠瞭。。。。。(東歐知識分子好瞧不起西歐左派啊
评分絕對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曖昧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直接展示對抗性政治的非倫理性,間接證明加繆超越於薩特。頭腦沒被禁錮,隻是被攫取和俘獲,幫助完成雙重徵服。巨大的恐懼讓歐羅巴孤兒般土壤滋長齣偉光正的希望,一代新人心懷東方中央旺盛腐生。與戈夫曼構成耐人尋味的東西映襯
评分兼具良心和頭腦的詩人擁有世界上最精準和犀利的筆,也會說齣最不討人喜歡的真相。不過也隻有真相纔能跨過派係的爭鬥而永存。中國缺少這麼一個人寫的一本書,我們隻能從彆人的影子中揣測自己的身形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