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本书是他晚年的压卷之作,被看作是德国思想自我反省的代表作。作者从两个世纪的德国历史文化背景着眼,对于导致法西斯专政的原因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不同意二战后西方思想界流行的看法,即希特勒现象是德国近代历史文化的必然产物,而是挺身为德国历史文化辩护,认为是历史的偶然而非必然导致了法西斯的暴政。这是作为思想史家的梅尼克在历经浩劫后对德国历史文化所作的深刻反思和再评价。
事实上,自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德国上层知识分子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或者调和如下三种相互矛盾着的潮流:即(一)日益强烈的、几乎是压倒一切的民族主义的国家理性,(二)随着迅速的工业化而来的、不断在壮大着的工人群众运动,(三)在十八九世纪之际达到其高峰的德国...
评分一. 译者序 1. 所以他(弗里德里希·迈内克)要努力维护个人良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谓的国家理性... ...也就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这种主义仅仅着眼于考察政治权力本身的运动规律,而把其他一切伦理的、道德的考虑置之于度外。 二. 第一章 当代的两大浪潮 1. ... ...错误地...
评分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在弗里德里希·迈内克在《德国的浩劫》中,努力地试图说明对于这样一个崇高、伟大的民族来说,希特勒、纳粹党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场浩劫是一次意外的意外事件,与德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没有关系,他还寄希望于德国古典文化能够疗愈战后人们心灵的创伤。从这个...
评分事实上,自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德国上层知识分子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或者调和如下三种相互矛盾着的潮流:即(一)日益强烈的、几乎是压倒一切的民族主义的国家理性,(二)随着迅速的工业化而来的、不断在壮大着的工人群众运动,(三)在十八九世纪之际达到其高峰的德国...
评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人类的的梦魇,这个梦似乎开始于一个人,或者更确切的说,来自于这个人的主义——希特勒主义。梅尼克说:“人们所追求的不再是各种不同的灵魂力量的和谐,使每一种都能保持自己的生存空间;而是每一种都以牺牲其他各种力量为代价而片面地追求自己的最...
希特勒精神与健康的德国精神之间的鸿沟至深,以歌德为代表的德国近代文化精神热爱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因有着深厚的基督教传统故而高度重视生命的尊严。但是那并不是德国精神的全部,当将私立判断道德化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在全德国流行时,民众不再追问国家行动的正当性,只在意作为国家的一员是否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对也罢,错也罢,终归是我的国家”,这样的社会整体心理无疑为纳粹暴政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希特勒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崛起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评分把希特勒运动看成是德国文化传统自身的例外,难道不也是另一种“德国民族”的优越吗?区分好的与坏的浪漫主义也无效。不过在莱布尼兹原子论的个人到民族的分析上有点意思,主体转向。
评分优秀的历史学家,对于纳粹观点保留
评分把希特勒运动看成是德国文化传统自身的例外,难道不也是另一种“德国民族”的优越吗?区分好的与坏的浪漫主义也无效。不过在莱布尼兹原子论的个人到民族的分析上有点意思,主体转向。
评分精悍,深省。是绝望还是希望?作为德意志人,迈内克做出了他最大的暗示,但是似乎没人注意到。那位真正的德国毁灭者…………还是世界的救赎者?约翰之成全是否会胜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