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一反“西方的冲击”这一研究模式存在的偏颇,强调了中国文化传统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所具有的活力。作者张灏通过支1890-1907年过渡时代梁启超思想的研究,详细考察了中西思想在很多领域内的相互影响,勾画出它们在梁启超思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梁启超塑造的一代“新民”,与现代中国之间的联系,要比五四“新青年”更具有代表性。《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不愧为继李文森之后国外研究梁启超思想的又一力作。
张灏先生这本研究梁启超思想的专著看起来很薄,但读起来很不轻松,他将梁启超定位为从中国传统思想学术向现代思想学术的转变的过渡性人物,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中国传统思想与学术的部分,一般读者若非此专业或有相关知识背景,这前半段读起来就很吃力;梁启超一生经历晚清与民国...
评分张灏先生这本研究梁启超思想的专著看起来很薄,但读起来很不轻松,他将梁启超定位为从中国传统思想学术向现代思想学术的转变的过渡性人物,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中国传统思想与学术的部分,一般读者若非此专业或有相关知识背景,这前半段读起来就很吃力;梁启超一生经历晚清与民国...
评分看《走向共和》,偶遇此书,知是必读之选。这些日子晚上翻一翻,也有不少收获。 梁启超的思想自然是复杂的,学富五车又著述颇丰,早年的传统私塾教育,加上康有为万木草堂早期的影响,后流亡日本接触到更多的西方化思想,显然让他成为世纪转折的思想伟人与复杂性的结合体。19世...
评分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曾在《想象的共同体》中评价到,“民族属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生活中最具普遍合法性的价值”(《想象的共同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P2)。 在世界上绝大多数步入现代化的地区,一个人的民族归属正如性别、年龄,是他/她个人身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
评分很久以来,我对中国知识分子在上世纪前半叶的集体左转甚为困惑,尤其是那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仿佛在某个时候,突然扑上去拥抱了共产主义。 读完张灏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有些地方豁然开朗:如果说,1949年,全体知识分子的心悦诚服集体叩拜有一个起源的话,这个...
“在这一关键的过渡时期(1895-1905),梁的思想发展被看作是儒家经世致用这一古老传统和寻求现代思想新方向之间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纽带。”(P177)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是由新政、立宪和革命相互激荡而决定的,了解立宪就必须关注康梁。不止政治,梁在文化上的著书立说也非常重要。
评分张灏的研究理路与史华慈如出一辙,从目的论的分析自由主义的变异,认为梁启超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群。过渡在本书指的是社会理想与人格理想的替换,经世致用-国家,内圣外王-新民。
评分结尾这段话有点意味深长:“19世纪90年代中叶至20世纪最初10年里发生的思想变化应被看成是一个比‘五四’时代更为重要的分水岭。”
评分张灏的研究深入透彻,思想性极高,看之惶恐泻汗,一时难以消化。以此花了近两个星期才看完。好久没有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而且使我对梁启超的研究兴趣颇增。
评分梁和中国思想的过度的关系似乎并没有讲明白~在我看来,中国明清时代就开始孕育对传统(儒外法内的)儒家思想的否定,而明清的文字狱逼出来的考据学兴盛又推动了这种对儒学信仰的否定。梁先生代表的中国意见领袖在对作为信仰的儒学的否定的同时,并无建设性的且有文化认同的新思想的建设,这种结果又是由其文化背景决定的。同时梁先生对国家理性,集体主义的强调有传统天下观和追求富强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因~内容浮光掠影,无特殊的洞见,作为一般阅读即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