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一反“西方的衝擊”這一研究模式存在的偏頗,強調瞭中國文化傳統在麵臨外部衝擊時所具有的活力。作者張灝通過支1890-1907年過渡時代梁啓超思想的研究,詳細考察瞭中西思想在很多領域內的相互影響,勾畫齣它們在梁啓超思想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指齣梁啓超塑造的一代“新民”,與現代中國之間的聯係,要比五四“新青年”更具有代錶性。《梁啓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不愧為繼李文森之後國外研究梁啓超思想的又一力作。
很久以来,我对中国知识分子在上世纪前半叶的集体左转甚为困惑,尤其是那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仿佛在某个时候,突然扑上去拥抱了共产主义。 读完张灏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有些地方豁然开朗:如果说,1949年,全体知识分子的心悦诚服集体叩拜有一个起源的话,这个...
評分本書作於1971年,應該算是比較典型的思想史研究,結合梁啟超的生平和著作談其思想的各個方面。本書先介紹了清代的學術流派,然後介紹康有為的思想,談他如何結合儒學與佛學,用公羊學發展孔子仁學思想,把孔子描繪為改革者。然後轉入梁啟超,談其早年生活和思想背景,與嚴復的...
評分很久以来,我对中国知识分子在上世纪前半叶的集体左转甚为困惑,尤其是那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仿佛在某个时候,突然扑上去拥抱了共产主义。 读完张灏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有些地方豁然开朗:如果说,1949年,全体知识分子的心悦诚服集体叩拜有一个起源的话,这个...
今日之我,昨日之我
评分2班班長處看到,名字竟然忘瞭
评分張灝的研究理路與史華慈如齣一轍,從目的論的分析自由主義的變異,認為梁啓超思想的核心觀念是 群。過渡在本書指的是社會理想與人格理想的替換,經世緻用-國傢,內聖外王-新民。
评分結尾這段話有點意味深長:“19世紀90年代中葉至20世紀最初10年裏發生的思想變化應被看成是一個比‘五四’時代更為重要的分水嶺。”
评分結尾這段話有點意味深長:“19世紀90年代中葉至20世紀最初10年裏發生的思想變化應被看成是一個比‘五四’時代更為重要的分水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